
面对我国乳业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奶业现代化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开拓南方新区,支持奶业大省落实本区域奶业振兴规划。近两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规范和指导,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和消费升级,乳制品上市公司的市场销量获得了大幅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沪市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伊利股份、光明乳业、三元股份、天润乳业、妙可蓝多等。沪市乳品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近五年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正向增长,例如伊利股份聚焦专业化乳品的创新开发,依托国内、新西兰双核心奶源基地,搭建“伊利Pro”平台,为烘焙、餐饮、饮品行业的专业级客户提供高品质、全方位产品解决方案的乳品和服务。2017-2021年营收同比增速12.29%、16.89%、13.41%、7.38%、14.1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99%、7.31%、7.67%、2.08%、22.98%。
上海本轮疫情发生后,作为上海市民生保供重点企业,光明乳业勇担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为服务市民尽心,为保障城市尽责,为守护上海城市“奶瓶子”有序运转尽显光明担当。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行业容量巨大、生产集中度低的特点。生猪生产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傲农生物于2011年创立,2017年于沪市主板上市,主营业务包括生猪养殖、饲料、屠宰与食品加工等业务。2021年3月,公司顺利完成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净额9.82亿元;2020年5月,公司完成第一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募集资金净额13.65亿元;2022年5月,公司完成第二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募集资金净额14.33亿元。公司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各方面优势,进一步增强了资金实力,为公司推进生猪养殖项目投产、释放产能等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
疫情期间,傲农生物入选“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2020年公司生猪出栏量134万头,同比增长104.17%。疫情期间,各地傲农分子公司捐资捐物助力抗击疫情。
2015年至2018年,我国生猪年出栏量整体保持在7亿头左右,但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后,2020年,我国种猪进口量30530头,创十年历史新高。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出栏67128万头,全国生猪生产恢复面积进一步扩大,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长期来看,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居民饮食消费需求的提升,为生猪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