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机构观点 > 正文
巨头纷纷入局“造车” 汽车电子迎双升级机遇
2022-2-15 9:43:17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上周末的一场投资者电话交流会,竟吸引了超过220家机构参与,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百亿入股奇瑞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华为、小米、美的、三六零、腾讯、百度、富士康、领益智造……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和电子制造业的巨头们纷纷入局造车,产业逻辑是什么?

有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汽车的核心由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转向三电(电驱、电池、电控),催生出巨大的增量市场,并有望催化出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俗称“贴牌”)制造等新发展模式。新市场、新模式不仅将给中国汽车和电子产业双双带来升级机遇,并可支撑中国在整车和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领域诞生更多的世界级公司。

机会来了当然要努力抓住。在回复“如何看待科技巨头造车”的问题时,立讯精密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会努力去争取这个机会。

2月12日,立讯精密公告称,公司与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合称“奇瑞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同时,立讯精密的控股股东立讯有限拟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这只是制造业巨头入局“造车”的又一个案例。近年来,华为、小米、OPPO、三六零、腾讯、百度等科技互联网公司,已先后涌入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另一边,工业富联、领益智造、立讯精密等电子制造类龙头,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积累,也纷纷加码汽车战略。

巨头们的产业逻辑,如同他们的实力一样强大。

“软件定义汽车”是一批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思路。如,百度和小米除了整车战略,还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广泛撒网,布局车载电子、智能座舱等领域。而“坚决不造车”的华为在跟塞力斯合作SF5车型后,又推出问界M5等,目标是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立足核心领域,电子制造类公司凭借的只能是“硬实力”。比如,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表示,立讯不造车,立讯瞄准的是Tier1 (车厂一级供应商)。工业富联此前表示,在汽车领域,工业富联将凭借深厚的精密制造技术,围绕新能源汽车及车联网,布局核心零部件领域,整合供应链。工业富联已收购恒驱电机63%股份,并与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布局电驱和汽车轻量化领域。

立讯精密的一场投资者交流会,为何能吸引200多家机构的参与?其中还不乏博时基金、淡水泉、淡马锡富敦、富国基金、高盛资管、高毅资产、汇添富基金等知名机构。

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苹果产业链巨头,立讯精密及其大股东大手笔挺进新能源汽车,具有风向标意义,这也是巨头们纷纷入局汽车产业链的原因,尤其是在汽车产业相对落后的中国企业。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市场。王来春在电话会议上说,Tier1的市场规模几乎是所有车企总产值的70%。大家所熟知的全球前4大Tier1厂商博世、日本电装、采埃孚、麦格纳收入规模都在300亿美元以上。而全球前100大Tier1厂商中,中国企业仅有8家。

相关内容:
2月14日,新冠药概念股走强,博腾股份、雅本化学、精华制药、森萱医药、尖峰集团等多只股...
2022-2-15 9:39:52
新年假期以来,沪指表现强于创业板指,市场风格“高低切换”持续。向来嗅觉敏锐的北向资...
2022-2-15 9:33:26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渗透正迎来新一轮提速。今年以来赛道股集体大跌,CRO指数、宁组...
2022-2-15 9:27:36
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已悄悄加仓了多只券商龙头,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募基金对券...
2022-2-15 9:21:49
A股或现风格拉锯价值成长有望齐头并进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A股市场波动加大,以银行...
2022-2-15 9:14:12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1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