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假期以来,沪指表现强于创业板指,市场风格“高低切换”持续。向来嗅觉敏锐的北向资金同样出现了明显的风格切换:年初至今,沪股通渠道表现强于深股通渠道,贡献了多数流量。这一次北向资金又对了吗?
另一边,从资金流向看,融资资金在市场风格“高低切换”中却出现反向操作:逆势加仓了部分大幅回调的新能源板块个股,金融类、周期类个股反遭融资净卖出。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虽然A股市场调整不断,但北向资金整体延续了净买入的态势,合计净流入A股237.3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沪股通渠道获得北向资金大幅买入345.72亿元,深股通则遭净卖出108.42亿元。
并且这一分歧在进入农历虎年后格外凸显:2月以来深股通净卖出额为90.28亿元,为年内深股通净流出额贡献了超过80%的流量。
北向资金今年以来的这一资金分歧与2021年刚好相反:去年北向资金全年创纪录地净买入A股4321.6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937.2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则接近2400亿元,贡献了超过55%的资金量。
北向资金这一操作分歧也与近日以来的市场表现不谋而合。农历新年以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权重蓝筹风格表现更为稳进,2月以来累计反弹2.01%,而代表科技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同期则下跌超过6%。
从行业上看,北向资金也在春节后出现了明显的切换。数据显示,银行、非银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上周获北向资金加仓幅度领先所有31个申万一级行业。
具体来看,北向资金近期的加仓符合“稳增长”主线:大金融、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公用事业等板块均获得加仓。其中银行板块近一周以及近一个月以来的净买入额均位居所有行业首位。今年以来,蓝筹股得到一定的估值提升,在市场波动中走出了较好的行情。
同时,北向资金继续对涨幅较高的成长板块减仓,科技股如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板块,上周均遭净卖出。
从具体个股来看,自2022年1月1日至2月11日,招商银行位列北向资金在沪深两市加仓个股的首位。按照区间成交均价×持股数量简单估算,招商银行年内已获净买入86.75亿元。
除招商银行外,中国平安、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泰证券、江苏银行等个股获北向资金加仓金额同样显著。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遭北向资金抛售超50亿元,恒瑞医药、药明康德、中国中免、兆易创新等均遭北向资金不同幅度的卖出。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下行。跟随市场下跌,融资融券余额自1月17日开始连续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为17140.53亿元,较1月初减少1208.23亿元,降幅达6.58%。
从过往数据来看,市场行情是两融规模的领先指标,而节假日因素、投资者情绪等也可影响两融规模。
广发证券证券金融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两融规模的下降,一方面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板块下跌引发行情回落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春节长假前部分投资者选择降低负债,减少利息支出。此外,由于打新收益率下滑,部分网下打新产品退出,也导致融券规模下滑。
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进一步表示,绝对收益打新策略的最大风险就在于底仓的价格波动,有部分机构选择通过融券、股指期货等对冲锁住底仓波动。因此,当打新收益下滑,这部分绝对收益投资者退出,也对融券及股指期货持仓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