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沪高铁公司总资产规模为1870亿元,员工人数67人(含借调人员),人均管理资产规模27.92亿元。证监会要求,京沪高铁公司说明公司是否为资产管理公司而非高铁旅客运输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京沪高铁公司并不直接从事高铁运输服务,而是委托北京局、济南局、上海局等从事高铁运输服务。
京沪高铁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公司人均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特点,与采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相适应。但公司仍承担了运输过程中质量评定、信息反馈、质量改进等专业性工作,如果未来员工数量、能力不能适应公司发展,将带来一定影响。
此外,京沪高铁关联交易占比较高,销售、采购严重依赖国铁集团旗下的公司。招股书显示,从2016─2019年前三季度,京沪高铁公司关联限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45.94%、47.29%、49.05%和51.54%;关联采购金额比例分别达到57.76%、62.74%、64.84%和61.06%。
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有分析人士指出,关联采购的主要提供方中北京局、济南局2018年亏损分别为61.39亿元、6.72亿元。采购定价是否公允,是否有持续性令人关注。11月14日,证监会方面也要求京沪高铁进一步解释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铁路资产证券化提速
被誉为“中国最赚钱高铁”,京沪高铁为何要上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京沪高铁公司上市以后,一方面可以帮助国铁集团减轻债务负担;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京沪高铁的管理将更加规范。
“京沪高铁公司上市后,将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增强辐射效应,带动相关线路持续发展。”国铁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京沪高铁公司具有稳定成长性,上市后将为股市注入绩优蓝筹股,有利于通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铁路运输主业资本扩张、高效发展,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除了即将上市的京沪高铁,国内仅有大秦铁路、广深铁路两条铁路在A股上市,铁路资产证券化水平较低,主要集中在货运线路上,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随着京沪高铁的上市,铁路资产证券化提速。2018年12月,国铁集团旗下的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特货”)披露将于2019年启动股份制改革和IPO。今年9月,中铁特货与中金公司签署协议,正式接受上市辅导,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事实上,早在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就指出,研究推动东部地区有稳定现金流、资产质量优良的高速铁路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优质资产股改上市等相关工作。
2017年11月,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后更名为“国铁集团”)表示,要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研究探索铁路资产证券化改革,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总结完善既有铁路控股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机制,对具备条件的科技和专业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逐步改制上市。随后的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分别披露与上交所和深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