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末外储规模30950亿美元 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50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38亿美元,降幅为0.1%。
外资稳步加仓 中国政府债渐成国际投资者避风港
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下称彭博指数)后的首张外资持仓清单出炉。中债登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末,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量达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8.62%。其中,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仍是最受欢迎品种。债券通项下,外资大举涌入。4月外资通过该渠道净买入中国债券356亿元,环比增长60%;投资者数量单月新增134家,环比增长19%。
尾盘再现关键一拉 A股暂稳阵脚
经历了周一的大跌,A股周二便已稳住阵脚。截至收盘,北向资金整体流出趋势较周一明显放缓,合计小幅净流出11.41亿元。其中,深股通净流入10.71亿元,沪股通净流出22.12亿元(净流出额较峰值已大幅减少)。
单笔规模最大CDS落地 上交所引源头活水助力民企融资
近日,单笔规模最大的信用保护合约(CDS)落地上交所。该笔信用保护合约是由海通证券为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宜华集团)发行2019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同步创设的。该笔信用保护合约名义本金1亿元,是交易所市场推出信用保护工具业务以来单笔最大名义本金金额。
大资金悄然布局 ETF获净申购53亿
数据统计显示,纳入统计的74只股票型ETF 5月6日整体获得净申购,合计净流入金额达到53.4亿元。其中获得净流入的ETF达50只,占比67.56%。虽然也有一些ETF出现净赎回,但没有一只ETF的流出金额过亿,最大也仅仅流出8500万元左右。
新股发行审核生变 “堰塞湖”明显退潮
在科创板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IPO(新股首发)审核正悄然发生着新变化。今年以来,IPO审核通过率大幅提升,尤其是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来,过会率超过九成,IPO堰塞湖也明显退潮。同时,科创板对现有板块的分流效应以及注册制审核理念的传导,都让IPO审核与以往大有不同。
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 对内资机构外资机构都是机会
5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今年以来共批准13家QFII投资额度共计47.4亿美元,超过2018年全年批准总额度;批准12家RQFII投资额度共计240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批准总额度的一半。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正在推动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对外资越来越有吸引力;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继被纳入多个全球重要指数,也使外资对我国金融市场有较强的配置需求。
社保基金管理资产近3万亿元 养老金入市规模有望扩大
5月7日,记者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官网获悉,截至2018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29632.45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养老金的第一支柱,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近3万亿元,但是现阶段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规模占比过小,应当推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扩大养老基金投资范围。
A股守住2900点关口 “抄底大军”静候关键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