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报披露季的告罄,直接催生了ST大军的扩容。在“靓女先嫁、差女懒出门”的A股惯例下,业绩再差的公司也逃不脱4月最后一日为年报披露截止日的门槛,而今年5月恰逢小长假莅临,因此,不少*ST公司的股价“跌停秀”就推延到了5月6日方才上演,5月7日得以延续。
截至7日午盘,54只ST类股票齐奔跌停。而今年A、B股ST阵营大军已经扩至144家(包括暂停上市股),创出近年来新高。从今年的一众ST大军构成来看,行业分布更为广泛、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主力、被出具拒绝(无法)表示意见的非标审计意见者众多,成为三大新特点,尤其是违规担保、大股东占资等成为今年不少公司遭遇ST的重要原因。
同时记者还梳理发现,有这样一家公司,虽然业绩遭遇两年亏损通常会触发交易所*ST处理规定,不过今年它并没有被交易所实施*ST处理,而且近期股价明显抗跌表现活跃,它就是正在推进“以钢铁换金融”的中原特钢。
超50只ST股跌停
ST板块今日开盘暴跌,个股掀起跌停潮,*ST莲花、*ST中捷、*ST华业、*ST利源、*ST雏鹰、*ST德豪、*ST康得等超50股跌停。
实际上,ST类个股的股价下探,早在3月下旬便已经引爆。当时,包括*ST集成、*ST津滨在内的多家公司,由于2018年业绩披露较早,早早戴上了*ST的帽子,即便在当时A股情绪整体偏暖的背景下,这些个股的股价也创出了3-5个跌停。
今年ST公司明显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行业分布相对更广。仅以4月30日为例,A股便新增18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上市公司,该数字已刷新2018年以来的单日历史记录。当时新增被*ST的公司主要分部在建筑装饰、传媒、汽车、计算机、通信、交通运输和有色金属(申万行业一级),均各出现2家。而从ST股阵营的行业分布来看,遭遇调控的地产类、曾经被认为朝阳产业的互联网软件类、甚至被一贯认为能够穿越周期的生物医药等公司数量排名,都明显靠前。
民营经济占据绝对主力是今年ST阵营的又一大特点。这一方面与民企在A股公司中占比逐步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去年不少民营企业遭遇融资难题和债务危机有关系,体现出在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途中,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战略没能及时调整而出现阵痛。
以*ST德豪为例,去年底,公司曾收到控股股东芜湖德豪投资有限公司发来的《关于海通证券通知进行违约处置信息披露的函》,称海通证券当时通知芜湖德豪投资进入违约处置流程,海通证券拟以集合竞价等方式处置芜湖德豪投资质押证券合计3534.9万股。因此,芜湖德豪投资所质押的上市公司股份存在被动减持的可能。
此外,今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ST公司家数出现增多。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年报中,有34家公司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有31家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有27家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在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据绝大多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