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报披露时间窗即将关闭。
4月29日晚,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最后一个晚上,万科A、中兴通讯、洋河股份等深市上市公司也赶在最后关头发布了2018年年报。
记者获悉,为了增加年报信息的有用性和时效性,深交所分别从提前识别高风险企业、预防式监管、分行业监管、提高信息有用性和强化社会责任的角度,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提高年报披露的质量,为投资者了解公司信息、掌握公司动态、践行价值投资理念提供有效工具和手段。
提高筹备年报质量监管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2018年年报披露前,深交所便积极推动主动式、预防式监管,从业务规则、披露模版、交流培训等方面发力,全方位做好年报披露准备工作,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年报信息披露质量。
具体操作上看,主要采取的四大措施:
一是及时修订定期报告披露业务相关备忘录,增强规则实用性。结合上位规则要求和市场发展态势,对深市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定期报告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进行了修订,涉及完善商誉减值相关信息披露,取消资产减值与核销事项审议程序的强制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业绩预告及修正公告披露要求,修订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完善退市风险揭示情形与高送转具体标准等。
二是调整定期报告披露模版,辅助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结合回购新规发布、新会计准则启用等情况,对一般类公司与证券类公司年报模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帮助公司与时俱进完善年报披露内容,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年报披露的便利性。
三是做好年报披露培训工作,帮助公司提高编制效率。深交所于2019年1月组织2018年年报披露专项培训,讲解2018年年报披露适用的最新规则、年报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年报披露的典型问题及注意事项等,从源头上提高年报的披露质量和编制效率。
四是提前识别高风险公司,推进主动式、预防式监管。2018年年报披露前,对存在大额商誉减值风险、年底突击交易、业绩爆雷等情形的上市公司进行全面排查,督促公司就相关情形对公司的影响做好充分披露,并向相关年审会计师发出执业关注函或约谈年审会计师。
分行业监管效果显现
而在年报披露后的监管过程中,深交所采取了分行业监管的模式,目前来看,这个监管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从2013年1月,深交所发布广播电影电视业务和药品、生物制品业务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探索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模式开始,截至目前,深交所陆续发布了22份行业信息披露指引。
其中,2018年发布3项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从事民用爆破相关业务、珠宝相关业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的信息披露,为投资者有针对性地了解公司基本面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自2015年起,深交所全面实施分行业监管,进一步推动提升信息披露监管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比性,相关行业信息已成为深市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新看点。
据深交所介绍,某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公司未来经营计划时,即按照影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要求,披露了影视作品拍摄计划,包括作品名称、预计上映时间、制作进度以及主要演职人员等信息,内容详实,对于投资者有较高的投资参考价值。
另一家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也依据软件及信息服务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要求,在年报中对研发项目的基本情况、资本化依据及具体金额、实施进度、相关内控制度的内容和执行情况等进行详细披露,并对公司取得的各类业务资质及认证情况进行了说明。
“讨论与分析”含金量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