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北向资金净流出107亿元,净流出幅度创下沪港通开通以来第二大纪录。而至3月29日,剧情反转,北向资金净流入110亿元,创近4个月新高。“大进大出”的剧情再次上演。
市场人士称,内地资金“穿马甲”加杠杆再回A股是市场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多家香港银行、券商、对冲基金处了解到,目前“穿马甲”加杠杆再回A股的至少有三类内地资金。随着A股市场热度上升,这些资金的杠杆需求随之提升。而鉴于北向资金包含此类资金,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要破除“北向资金”迷信,不可盲目跟随。
三类内资“绕道”加杠杆
一家外资银行投行的PB人士Jason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三种内资正显示出旺盛的加杠杆需求。
所谓PB,英文为Prime Brokerage,直接翻译为主经纪商,是外资投行中为对冲基金提供托管、交易等全套服务的部门。“一般人认为PB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托管费和交易佣金。实际上,融资融券,也就是加杠杆才是PB最赚钱的业务。”Jason告诉记者。最近几个月,由于股市红火,PB的收益也急剧上升,正是对冲基金加杠杆业务为PB部门带来了丰厚收益。
Jason介绍,前来加杠杆的有三类资金,其中来自市场中性策略对冲基金的杠杆需求尤为显著。“这类对冲基金利用多头和空头对冲来规避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风险较低,相应的收益也较低。为了增强收益,这类基金选择通过PB加杠杆。”Jason说。
据了解,PB作为对冲基金的托管方,对基金的持仓了如指掌。他们会根据基金持仓的风险特征,确定最多提供几倍杠杆。“如果是流动性很好的A股和港股,我们能给的杠杆倍数要高些。但如果是流动性欠佳的债券,我们能给的杠杆倍数就较为有限。”Jason补充说。
为何要将基金的持仓与客户可获杠杆的倍数联系起来?据Jason介绍,一是外资行风险管理的需要;二是因为外资行要将对冲基金持仓的资金拿去抵押获得融资,这也是对冲基金持仓中资产的流动性决定它能在PB那里加到几倍杠杆的原因。
对冲基金加杠杆的费率有多高?Jason说,他们为对冲基金加杠杆采取基准利率(香港同业拆借利率)+浮动部分的收费结构。如3月29日,Hibor一周利率为1.88%。Jason说,其收取的利率在其基础上加几十个基点。也就是说,对冲基金通过PB借7日期的资金,杠杆的成本在1.88%-2.88%之间。
Jason介绍,其服务的客户中不少是内地人在开曼群岛设立的对冲基金。这些对冲基金中,市场中性策略对冲基金最近几个月的杠杆需求明显见长。但是市场中性策略基金不是唯一有杠杆需求的对冲基金,股票多头策略近期的杠杆需求也明显增加。“并不是因为这些对冲基金有了新的玩法,而是因为市场好了,对冲基金增强收益的需求也增加了。”Jason表示,这些对冲基金通过陆股通主要投向A股。
除了上述两种策略的对冲基金,内资还可以通过在海外设立家族办公室的方式返回A股投资。“这部分业务本来外资行中私人银行部做得最多,但是,对于离岸设立家族办公室这类业务,我们比私人银行更专业,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而PB向这些家族办公室提供一揽子服务,也包括加杠杆服务。
“穿上马甲”回A股
内资在海外设立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之后,钱还是投向A股。从Jason服务的内资客户的实际案例来看,这些资金就大多回到A股,因为他们对A股最熟悉,投资A股胜算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