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春节后首周,外资进一步参与A股反弹行情。对比上资金对深市、沪市的流入金额,可看出外资对中小创投资风格的转换,中小创板块中的二线白马股也进入了外资的“菜篮子”。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一波密集商誉减值,节后首周相关个股出现一定程度反弹。机构呼吁关注创业板历史性盈利底部将出现。而商誉减值风险进一步释放,也为外资抄底中小创板块奠定业绩基础。
北上资金跑步进场外资风格转向中小创
农历春节后首周,外资进一步参与A股反弹行情。据统计,2月11日至15日,沪、深股通资金分别净买入A股约128亿元、135亿元,合计净买入金额创下互联互通市场运行以来单周第二大规模;从日均成交来看,节后首周日均净买入规模,几乎是春节前日均规模2倍。
其中,2月11日至13日净买入不断递增,并在2月13日成交规模达到356亿元,创下今年单日最大金额,随后两日净买入金额放量递减。
从北上资金对深市、沪市的流入金额,可看出外资对中小创投资风格的转换。数据显示,2月11日净流入的北上资金为49.7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6.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3.1亿元。加上1月份净流入的600多亿元,2019年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662.35亿元。2月11日流入深市的北上资金是沪市的两倍,这说明中小创板块中的二线白马股也进入了外资的“菜篮子”。
具体来看,在深股通前十大成交股中,有六家是中小板公司,分别为海康威视(002415)、洋河股份(002304)、立讯精密(002475)、大族激光(002008)、大华股份(002236)和分众传媒(002027),其中海康威视净买入1.43亿元,立讯精密净买入3.11亿元,大族激光净买入2.3亿元,大华股份净买入6300万元,分众传媒净买入1.27亿元。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继续受到北上资金的青睐,洋河股份则被北上资金净卖出1.48亿元。
“创蓝筹”最受外资青睐
从通道来看,节后首周深股通净买入规模不及沪股通,但据统计测算,2月8日至14日,中小板和创业板继续获北上资金显著加仓,其中,创业板对应涨幅领先于主板,板块权重股获迅猛增持。
进一步来看,汇川技术位居创业板增持标的之首,据测算上述期间北上资金增持规模超过4亿元,最新持股在流通股占比已达6.87%。
另外,温氏股份(300498)、爱尔眼科(300015),以及泰格医药(300347)、新维通信(300136)等获北上资金增持规模也超过亿元规模。整体来看,医药生物成为创业板增持重点,迈瑞医疗(300760)、智飞生物(300122)、沃森生物(300142)、凯利泰(300326)等标的均获加仓;相比,电子、计算行业等标的遭密集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一波密集商誉减值,节后首周相关个股出现一定程度反弹。机构呼吁关注创业板历史性盈利底部将出现。
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不仅大市值医药股获青睐,创业板医药股标的也获迅速加仓。据统计,今年1月来,贝达药业(300558)、药石科技(300725)、我武生物(300357)等均获快速加仓。
北上资金还挑选了近期热门猪肉、苹果概念等题材股。作为兽医疫苗股,2月11日生物股份(600201)首次登榜沪股通成交活跃股,获净买入9024万元。从股价走势来看,自1月31日触底后,生物股份连续放量上攻,2月11日收盘上涨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