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过去的周末,影响市场较大的新闻莫过于资金层面的动态。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4.64万亿元,也创了新高。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回应认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市场利率运行平稳。市场人士指出,预计市场资金面将延续宽松,资金利率继续下行,不过资金利率中枢将趋稳,相应债市利率下行动力或减弱。
资金面算是利好不断,资本市场层面怎么看?《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同在刚过去的周末,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旗帜鲜明指出,2019年类似05年,是熊末牛初的转换年,估值处于底部,流动性好转,基本面W型二次探底,国际和大类资产比较,战略乐观。
1月新增贷款创单月历史新高
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为单月历史新高;狭义货币(M1)余额54.56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3万亿元。1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15%,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42个和0.63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16%,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52个和0.72个百分点。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
在人民银行举行的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1月份M2增速回升,应该说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具体而言,一是人民银行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二是商业银行加大资金运用,表内信贷、债券投资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加较多,推动M2增速提升。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做好预调微调,稳定市场预期,加强政策沟通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市场利率运行平稳。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表示,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海通证券姜超对此点评认为,1月社融增量创新高,主要贡献一是信贷和债券融资继续改善,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三是年初票据大增。未来社融增速仍将趋势企稳,同时近期海外主要央行也纷纷转鸽,我国货币政策的约束减少,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海通策略:现在类似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