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上证指数整体累计下跌24.59%,保险资金也未能独善其身,股票投资收益出现断崖式下跌。在此背景下,市场人士更为关心的是:2019年,保险资金配置会否出现大迁徙?
疾风知劲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A股机构投资者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在多道政策利好下,保险机构立足长线投资策略不会变。
近日,多位保险资管大佬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纷纷表露了对A股的信心。他们表示,A股正从波动较大的交易型市场向配置型市场转变,当前正处于“磨底”阶段,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估值水平都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对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而言,配置吸引力正在增加。
多道政策利好
鼓励增持优质上市公司
从允许设立纾困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再到扩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鼓励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去年10月下旬以来,银保监会相继出台多项利好政策。
2018年10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为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提供长期融资支持。
近日,银保监会再喊话: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
同时,银保监会还允许专项产品通过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发挥相关机构的专业与项目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资本市场投资。
鼓励保险资金入市,与逐渐暴露的股权质押风险息息相关。招商证券分析认为,随着质押回购业务推进,上市公司整体质押率明显提升,风险逐渐积累。
银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纾困专项产品有利于加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更好地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提振市场信心,有序化解股权质押风险;有利于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发展,为优质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国寿资产等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专项产品的设立前登记,目标规模合计1160亿元。其中,5单专项产品已经落地,完成投资约22亿元。
A股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事实上,从去年年中市场喊出“估值底”,到去年三季度以来的“政策底”,以及市场人士一直在期盼的“市场底”,种种“底部”言论都在映射市场情绪的微妙变化。
平安资产董事长万放解释称,2018年以来,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指数持续下跌,A股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
不过,万放指出,与市场前期悲观预期相比,2019年,A股市场正在构建重要的历史底部区域,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具体来看,市场估值层面,A股市场已经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目前沪深300指数静态估值10.2倍,处于过去10年以来17%分位数水平,中证500指数估值仅16.3倍,已经创出历史新低。
泰康资产总经理段国圣表示,A股估值处于低位,风险溢价水平处于历史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的位置。在国内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去杠杆进程趋缓的背景下,投资者预期或有所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