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2018年,股市震荡下行,大多数股民“血亏”。70%的投资者忙碌一年却遭“收割”,盈利者仅有10%,人均亏损达10万元。
而2019年A股还会面临一些不确性风险。在这种行情下,还有其他可对冲风险的工具吗?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一种投资门槛最低仅1万起步、风险较低但最高预期年化收益可达10%左右的看跌型理财产品,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关注。在当下的市场环境,看跌股指类理财由于其“跌了就多赚”的特性,被网友戏谑为“熊市对冲神器”。
发行方多家银行推看跌型理财产品
看跌?难道投资不是为了争取涨幅吗?记者走访了解到,原来此类产品属于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的一种类型。
所谓“看跌”是指,如果该理财产品挂钩的标的(例如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沪深300指数等)在观察期内出现了约定幅度的下跌,则产品可触达最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反之则仅为最低的预期年化收益率。
目前农行、中行、交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在发售该类看跌股指型理财产品。比如,招行在售的看跌股指型理财产品有与沪深300指数挂钩的,也有与上证50指数挂钩的。中行不仅有看跌沪深300指数的产品,还有看跌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产品。
对于投资者普遍关心的收益,看跌股指型理财产品则是将收益率与股指走势挂钩。若股指实际下跌可获得较高收益,若股指实际未下跌,只能获得较低收益。以一家国有银行发行的“金钥匙·如意组合”2019年看跌沪深300指数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与沪深300指数挂钩,如果观察日(即产品到期日前两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小于或等于期初指数,则年化收益率为4.9%;如观察日收盘价格大于期初沪深300指数,则投资者只能获得3%年化收益率。
综合各家银行的看跌股指型理财产品来看,最高收益率基本在4%~7%之间,最低收益率在0~3%之间。这些产品期限短的有34天、56天,长的有3个月、半年等。
投资者咨询的多掏钱认购者比较少
尽管在特定的市场行情下,看跌型理财产品热度不断升高,不过真正掏钱认购者却显得顾虑重重。
据交行理财经理介绍,目前来咨询这类看涨或看跌的客户,问的多,真正购买的比较少。对于大多数投资者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人群,相比于浮动区间较大的收益率,更多愿意选择一些预期收益浮动不大、在4%左右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求的是收益稳稳当当。
“尽管去年股市震荡下行,在普遍看来已经处在低位,但很少有人能肯定大盘是继续下跌还是上涨的。购买这类产品要去‘触碰’这个收益,即使‘碰’对了,收益率也不会高太多。”该客户经理表示,除非客户自己对股市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有较为清晰的研判,才会根据其投资偏好来购买这类看涨或看跌型的理财产品。
“对股市不看好,所以去买了些看跌的理财。”一名有过购买经历的投资者说,购买时股市有过一阵下跌,他认为这一势头会延续,但105天后理财产品到期,此时指数却比最初涨了,最终只获得2%的最低收益率。
相反,另一位购买了看涨股指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认为,现在股指已经很低了,加上春节后的一个月通常是股市表现较好的月份,结合目前的点位,预期未来上涨的概更大一些,所以买了看涨型理财。这位投资者表示,不会考虑看跌型产品。“涨没有上限,跌却有下限,长期来看买看涨收益率肯定不会太糟糕,就算这次看涨没赌对,以后总会有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