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面是央行在降准,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另一方面是管理层对外宣布,将在2019年大幅放开资产市场各项政策,包括外资最为关心的对冲工具,可能变得完善起来。
在国内来看这些政策放开,无一不是利好。但用海外投资人的眼光来看,则是机会和风险同时跳到了眼前。
那么,从股市、期货、金融衍生品等各项政策放开的“利好”中,他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2019年?有哪些改革大招值得期待,又有哪些未知风险的“种子”正在种下?
在2019这个转折年,我们期待着惊喜,防范着惊吓。
2018年底管理层“稳金融”的新提法让市场对政策有了新的预期,而2019年开年证监会高层提出资本市场改革在金融改革中将起到“牵牛鼻子”的作用,就更加让市场相信:2019年的资本市场将有许多新变化。
从管理层释放的信息来看,股市将在流动性方面相比2018年更加宽裕。仅从外资来说,外资进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允许外资机构在中国境内控股持有机构公司,包括MSCI的三大国际指数配置比例也会释放一定流动性。管理层预计,2019年将有6000亿元外资净流入,这相比2018年翻了一番。
旅美学者黄树东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外资增量资金增速很快,但规模有限,实际还要看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政策只是在2019年维持M2和名义GDP的同步增长,还是不能解决市场流动性短缺的问题。“我们期待2019年中国不仅有QE,而且有强有力的财政刺激。”
那么,在海内外投资人眼里,2019年关于市场流动性以及吸引中长线外资的政策等应该有怎样的演绎呢?
两年紧缩缺口等待补齐宽松预期明确
中国实行了两年的货币紧缩政策,在2019年大概率要补齐这个缺口,因此流动性流入资本市场大概率是可以看到的,资产价格的走强也值得期待。
2019年初,央行推出多项货币宽松政策,例如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提供定向的中期借贷便利。央行降准净释放约8000亿元的流动性,这令很多人开始预测中国站在了新一轮股债双牛的起点上。
外资尤其关注这个动向,因为美国最近十年的股债市大涨的起点就是2008年开始连续推出QE(量化宽松)之后。黄树东向《红周刊》表示,美国在QE的实施初期,对股市的刺激不明显,在QE2、QE3、QE4之后,美国债市和股市才随后走牛。这是因为QE拉动经济的传导机制导致的,QE最初的主要受益者是金融部门,等到金融资产价格高涨以后,通过财富效应(大家投资挣到钱了),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开始大量消费,从而增加了总需求进而拉动经济成长。另外,资产价格上升还可以刺激投资。
黄树东指出,美国推出QE后,美国股市、债市双双走强,出现了明显的“脱实向虚”的特征。“但是,这是在美国体制下的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他解释说,美国政府债台高筑,不能通过财政来解决贫富差距,也没有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是中国,黄树东说,“中国政府是有高效执行力和相应的财力,所以我们期待2019年中国不仅有QE,而且有强有力的财政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