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末A股大盘继续震荡寻底,沪指最终收于2493.90点,全年累计下跌24.59%。当前各大机构的2019年A股投资策略均已出炉,其中观点有喜有悲,有希望有担忧,但总体上多数认同2019年是市场快速回落之后一个“磨底年”,这是经济、政策、资金流动性、国际形势迎来全面变局,接受更大挑战的一年,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将随之发生变化,而结构性机会相比2018年会有所增加,市场表现更加活跃。
政策底进一步夯实
流动性有所改善
综合各大机构观点来看,普遍认为,一方面,企业盈利增速下行、需求放缓、外部市场风险仍未消除等“余波”仍会影响A股市场,另一方面,无论从估值水平的保护、政策底的夯实,还是从盈利周期有望见底回稳等角度来看,股市继续下行空间十分有限,这是2019年继续震荡“磨底”,但可以“静待花开”的基础。
在宏观层面上,中信建投认为,改革、开放和创新是2019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主线。首先是扩大进口,减缓国际贸易冲突,弥补资源禀赋的不足;其次是深化改革,特别减税和国企改革,将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第三,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将中国资本市场纳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定价体系,设立科创板帮助科技创新类企业融资,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其认为,2019年三季度会成为重要的变化时间窗口。
东方证券表示,2019年政策底将进一步夯实:稳增长有望继续发力,宏观层面看基建稳增长,微观层面看支持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和信贷支持;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期待监管政策给予市场更多活力。
因此,概括来看,新的一年,宏观流动性环境将会有所改善,2019年将是A股纳入富时罗素的落地年,以及MSCI可能提高A股纳入系数并放开创业板纳入的年份。业界认为,产业资本和跨境资金有望成为A股市场两大增量资金,保险、养老金、职业年金、社保也是未来确定性较大的增量资金来源。
国海证券认为,2019年外围流动性环境将较2018年有所缓和,而美元指数的走弱将会为央行带来更大的政策空间,同时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也会缓解市场对中美利差过窄的担忧。因此2019年国内宏观流动性将较2018年有所改善。其预计2019年股权融资规模约为9000亿元,基本与2018年持平。海外资金仍是2019年A股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增量,预计2019年海外资金流入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
估值底来了
盈利底还有多远
A股的估值调整接近尾声,也是各大机构的共识。
上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收官,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2.49倍。深交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收官,深市平均市盈率为20倍,其中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4.05倍,中小企业板为22.59倍,创业板为32.1倍。
海通证券认为,今年以来A股业绩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下跌主要源于杀估值。对比过去熊市指数的跌幅、个股跌幅百分比、下跌持续时间、成交量萎缩幅度等数据来看,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但这并不意味着估值修复一触即发,估值能否向上修复,与盈利底何时到来密切相关。财富证券认为,2019年企业盈利关键要看“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力度,如果未来“减税降费”政策能够有效反映在A股上市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稳步提升上,那么市场从低估向合理修复的进程可能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