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A股来说,2018年注定将是被历史记住的一年。12月28日,A股三大股指虽全部以红盘收官,但沪指仍未能重新站上2500点。纵观2018年,沪指从年初高高在上的3500点不断击穿多个整数关口,全年跌幅高达24.59%,成为自2008年以来A股最冷的“寒冬”。但寒冬中也有一部分人看到了“春天不远”的信号。股价大幅下跌,随之也带来了估值优势的凸显,吸引了外资的大幅流入。
全年超九成股票下跌
2018年,沪指创下了A股史上第二差表现。数据显示,2008年沪指全年下跌65.39%,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年跌幅,2018年沪指以24.59%跌幅位居跌幅榜第二。此外,沪指年跌幅超过20%的还有三个年份,分别是1994年、2011年和2001年。
熊市中,大小盘泥沙俱下。2017年在“价值投资”理念的倡导下,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备受市场追捧,2017年全年累计涨幅高达25.08%。但2018年上证50却未能幸免,年内累计下跌19.83%。板块内全年上涨的个股仅有4只,三六零、复星医药、工业富联、中国人寿等蓝筹股跌幅均在30%以上,位列上证50前十大跌幅排行榜。
从个股表现来看,A股全年下跌个股多达3266只,这也意味着2018年A股超过九成个股下跌,其中跌幅达到30%以上的股票多达2097只。*ST保千、*ST富控、神雾环保、金亚科技等跌幅最大,分别下跌87.84%、86.87%、84.98%和84.75%。此外,跌幅超过80%以上的股票共有15只。剔除2017年12月以来上市的新股,仅214只个股实现逆市上涨,但其中没有一只全年涨幅超过100%,这也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别人恐惧,我贪婪”,2018年也被很多人视为是机遇之年。在A股整体大幅下跌中,估值优势随之凸显。自2015年牛市大涨后,创业板指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下跌,尤以今年下跌幅度最大,全年跌幅28.65%。在大幅杀跌后,创业板的估值已经达到历史大底。数据显示,创业板目前估值为27.92倍,处于历史最低位置,相比于2015年估值最高时的135.13倍,下降了将近80%。沪指当前估值也仅有10.99倍,虽不是历史最低,但也与2014年熊市的水平相当。
2018年,全球市场都较为惨淡。数据显示,2018年美股市场标普500下跌6.91%,道指下跌6.39%,纳指下跌4.69%,亚太市场中韩国综合指数下跌17.28%,恒生指数下跌14.76%,日经225下跌12.08%。相比之下,道琼斯指数当前估值为19倍,纳斯达克指数的估值为40倍,均远高于A股市场。
A股跌幅虽高于全球市场,但估值具备一定优势,外资对A股的热情也不减反增。数据显示,2018年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2492.18亿元,较2017年增长约47%,并创下历史纪录。具体来看,只有在2月份和10月份北向资金出现流出情况,其余月份均是净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