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此可见:深圳主板上市公司是2005年6月~2008年1月经济繁荣期最大的贡献者,也是经济繁荣期最大的受益者。中小板则是2008年10月~2010年11月经济复苏期最大的贡献者,也是经济复苏期最大的受益者。创业板则是2012年12月~2015年6月经济复苏期最大的贡献者,也是经济复苏期最大的受益者。也就是说,中小板和创业板这两轮牛市,其背景都不是经济繁荣期。那么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判断:科创板推出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步入后期,新一轮繁荣有望在2020年正式起航,而创业板特别是创蓝筹(创业板100家成分股)有望成为下一轮经济繁荣的主战场;至于科创板成为做多主战场的可能性,或许在五六年甚至10年之后去了。
不会出现多数壳类股票边缘化
在海通证券中山三路营业部高级投顾张亮看来,“科创板基本上相当于这几年的中小创次新股。”他认为:“2004~2005年的中小板相对于深圳主板就是次新股,2009~2012年的创业板相对于中小板就是次新股。所以科创板相对于创业板而言也是次新股,但科创板让创业板边缘化,其实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历史数据显示每开一个新‘板’,对之前的‘板’往往具有鞭策和激励作用,即激励原来的‘板’通过不断地转型升级,使得经营模式更加全面成熟化;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尤其是新经济上市公司仍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不会出现发达国家或地区那种多数壳类股票边缘化的情形。更何况,注册制的临近强化了‘优胜劣汰’机制,有利于减轻IPO对股市的压力,增强市场的投资价值。正因如此,我们从去年以来一直看空次新股群体,实际上是‘乐观看空’的。即当估值回归合理后,次新股是未来牛市最大的多头。随着科创板推出时间临近,那些‘横盘0.5~1年+连跌2年’或者‘上市后直接连跌2~3年’的次新股,有望在下一轮牛市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