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于国外电商,中国电商物流效率更高。中国电商还大力发展大数据平台,通过收集的数据完善更个性化购物体验:从购物习惯、支付历史、搜索偏好等判断顾客的需求,精准地投放广告、推荐产品。”飞利浦大中华区健康生活事业群总裁钟鸣表示,“电商无疑带动了中国消费市场。”
在政策激励下,电商企业发力跨境电商成为大势所趋,纷纷在海外建立采供及物流中心。“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向海外商家发出了邀请,今年邀请200多家品牌入驻进博会场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作为进博会的组展商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成立全球六大采购中心,帮助实现其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光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林智勇认为,跨境电商作为一种贸易新业态,能够让国外品牌和企业以更低风险和更低成本进入中国市场。伴随政策信号的利好,今后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的国外品牌和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拓展中国市场、培育品牌与搭建渠道。
不过,行业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物流效率、流量稀缺等。一名不愿具名的跨境电商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对于平台来说,流量成本基本是每家都逃不过的问题。“今年电商在线下(地铁、楼宇、公交等)的广告投放减少了很多。毕竟过去几年烧钱太多了,现在的第一任务还是活下去,至少做到盈利。”
跨境电商能否抓住政策的红利,依然是未知数。分析人士认为,中间环节多、购物周期长往往是制约进口商品消费的两大重要因素。如何对国外物流、商检清关、国内物流这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有效统筹,促成跨境贸易整个流程中各环节的良好对接,这将是电商平台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