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员贺在华评价道,TCL在顶层设计和战略制定上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前瞻性和优越性。
2014年初,TCL提出了“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 战略转型,并将产业结构调整为新的“7+3+1”结构,即七大产品业务领域、三大服务业务领域以及创投及投资业务,共11个业务板块。其中产品业务领域包括TCL多媒体电子、TCL通讯科技、华星光电、家电产业集团、通力电子、商用系统业务群和部品及材料业务群;服务业务领域包括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业务群、销售及物流服务事业本部以及金融控股集团。
“双+”转型,是TCL30多年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型战略调整,前两次分别为1997年的产权改革,以及2006年前后国际化遇挫之后的自救。说起来似乎有点高深,但TCL转型的背后,实际上折射了整个彩电产业增长乏力的无奈现状。情势当前,李东生将双+转型提升至与当年国际化转型一样的生死高度。在企业愿景方面,TCL甚至提出了要在五年内,来自产品和服务的利润贡献分别占到50%。
一家以硬件制造为本的公司,提出了向全球化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转型的目标。摸着石头过河的TCL,究竟有怎样的转型成效?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TCL集团旗下多个产业业务的经营表现发现,TCL旗下有多个优质资产,多元化战局斩获颇丰,已培育出5个百亿俱乐部,分别是多媒体电子、通讯、华星光电、家电集团以及销售物流服务;2015年营收分别为273.84亿元、231.85亿元、180.28亿元、98.41亿元以及207.59亿元。
目前,TCL集团整体在深交所上市(SZ.000100),旗下另拥有五家上市公司:TCL多媒体电子(01070 .HK)、TCL通讯科技(02618. HK)、通力电子(01249. HK)、TCL显示科技(00334.HK )、翰林汇(835281)。
在TCL庞杂的业务中,TCL多媒体业务始终为营收大头,以2015年数据为例,该年TCL总营收为1045.79亿元,其中多媒体营收273.84亿元,营收占比26.99%,位列所有业务营收比例之首。在多媒体业务外,移动通信业务和华星光电的营收贡献分列第二、第三名。移动通讯业务贡献了22.85%的营收,华星光电贡献了17.77%的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下一个千亿的增长需求,TCL2014年开始对旗下家电业务进行整合转型,重整冰洗产业,进军高端冰洗领域,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2016年半年报显示,TCL家电产业实现营收67.7亿元,同比增长10.6%。
TCL白家电事业部首席营销官胡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这三年家电产业累计在研发方面投了三个多亿,只要项目好,老板不限制花钱。而针对洗衣机免污技术,已申请国际专利,有效期是20年,友商无法‘COPY’”。
除此之外,TCL亦主动借助资本力量开始更多的产业布局和合作。资本层面的动作,最能体现一家公司对未来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