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轮胎综合实力居前,业绩突出,有望领导行业整合:三角轮胎综合实力居前,人均创造营业收入、研发费用总额、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之比均稳居轮胎业上市公司第一,有可能成为行业并购整合领导者。三角轮胎产品结构独具特色,依托国内潜力巨大的替换胎市场及国外(中南美、非洲、欧洲及中东)需求旺涨的商用车市场,于行业低谷中相对强化竞争优势,未来势必迎来腾飞态势。
募集资金项目将巩固公司领导地位: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年产200万条高性能智能化全钢载重子午胎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及“南海新区800万条高性能乘用车胎(半钢子午胎)转型升级项目”。两项目均为升级改造项目,对落后斜交胎装备进行改造,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端产品产能、强化公司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轮胎景气度进一步下滑风险;其他国家效仿美国“双方”调查风险;国内商用车市场大幅萎缩风险。
深耕轮胎领域,盈利能力较强
1.1 三角轮胎:规模化+专业化的杰出民营轮胎品牌
规模居前、技术领先: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三角股份),是中国轮胎产业的领军企业,年生产能力 2300 万套,其中子午胎 1800 万套,同时具备炼胶能力 40 万吨,轮胎翻新能力 50 万条。公司是国内规模靠前的轮胎生产企业,多年连续入围美国《轮胎商业》世界轮胎前 15 强。公司研发技术领先,拥有橡胶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同时承建轮胎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 年,公司“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轮胎行业建国以来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民企持股、扁平高效:三角集团持有三角轮胎 45,473.975 万股,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 75.79%,是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丁玉华。本次公司发行 A 股不超过 20,000 万股,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2015 年以来轮胎行业局势动荡不定,行业整合并购浪潮迭起,三角轮胎民营企业的快速高效决策机制及扁平化管理制度更加适合在行业困境中快速成长。
1.2 业绩突出,盈利能力较强
持续获取超额收益,现金流充裕:2012-2015 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6.21、8.98%、11.06%、 11.21%,远高于同期轮胎上市公司平均销售净利率 5.55%、8.49%、8.12%、7.76%,且优势逐渐扩大。2012-2015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同期公司营业利润的比例分别 161.03%、148.7%、122.56%、82.89%,利润质量较高,现金净流量及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良好现金流为大型收购及应对危机提供充足保障。
人均创收第一,管理效益较强:2011-2015 年三角轮胎营业收入/职工人数比例在 190 万/ 人左右,人均创造销售收入遥遥领先,约是国内轮胎业上市公司的 2-3 倍,且业内人均创收普遍剧烈下滑期间,仍可保持较高人均创收,危机期间管理效益突出。2011-2015 年期间费用与营业收入比例在 5.64%-10.61%之间(该期间,轮胎业期间费用率均呈现明显上扬趋势),平均期间费用率为业内最低,约是同业水平的 0.5-0.8 倍,期间费用率排除了原材料成本影响,突显了三角轮胎的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