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断供HTC屏幕,使得后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缓过来。这就好比下游厂商被上游供应商卡住了脖子,生死并不由己。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华为在2016年的旗舰机Mate 9 Pro上使用了三星的AMOLED曲面屏,但是在该款手机上市半年后仍然频繁缺货。这被认为与屏幕供应不足有关,而去年华为的旗舰机Mate 10 Pro更是直接弃用曲面屏。
终端厂商受限制的不仅仅是屏幕,由于华为在高端机市场已经开始挑战三星,有消息指出,三星给华为供货的内存芯片价格高于其它厂商,这令华为被迫在现货市场购买。面对这一情形,内存的国产化显得愈加急迫。
国产化需跨多道坎
“内存是一种门槛非常高的产品,投资巨大,并且垄断效应过于集中,即使国内厂商做出产品,只要三家巨头采取大幅降价的措施,市场就没办法打开。”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技术研究部部长朱晶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的推动,存储器的国产化也迈上快车道。不过,大基金的主要投向是闪存而不是内存。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三个团队主攻内存:一是合肥长鑫,二是福建晋华,三是长江存储。
据了解,三个团队的背景各不相同,其中长江存储是存储器的国家队,紫光集团、大基金等都有入股;福建晋华是台湾联电投资的厂;合肥长鑫则由前中芯国际(12.54 +1.62%)执行长王宁国操刀,并且集合了一批曾任职于美光等企业的骨干。
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目前三个团队的内存研发进度都不太明朗,工艺想要继续向前推进也越来越难,并且从上游的设备材料厂商反馈的信息来看,部分团队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国产内存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能够做出来就已经很乐观了。”朱晶表示,由于存储器有产品出来和良率达标是两回事,这就意味着,即使有产品出来,也可能是完全不能用的。“从产品出来到良率达标并能使用还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因此,2020年左右生产出能用的国产内存就可以了。”
一位匿名分析人士则向记者指出,国产内存量产的速度能否进一步加快取决于三个团队的充实程度。其中,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中国内地本身在内存研究方面没有人才优势,以前也都是直接从美光或者中国台湾、日本的厂商挖人。”该人士认为,如果以现有的团队情况来看,2020年的时间点已经是非常乐观的估计了。
事实上,在芯片存储行业,人才的因素已经非常突出,国内的团队如果能获取到一些核心的人才,研发速度可能就会马上加快。不过,一家券商的电子行业分析师态度则比较悲观,他向记者表示,5年之内不用考虑国产内存的供给。
然而,内存国产化的诱惑依然巨大。如果实现了比较好的量产对市场自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国内的整机厂商可能会受益于降价,这些厂商也可以拿国产化内存与三星等巨头进行博弈。同时,一些中低端的市场也可以用国产内存进行替代。
“当然,国内内存对市场产生影响的速度也不会那么快,真正大规模用国产芯片尚需很久,未来国产内存刚产出时,更多的是会产生威慑效应,向国外的巨头表明我们已经有了自主的内存产品。”朱晶向记者说道。
A股公司这样布局
作为集成电路国家队核心力量的大基金,自然少不了在资本市场的布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基金投资的A股公司包括士兰微、景嘉微、北方华创、长电科技、华天科技,港股则有中芯国际。大基金总裁丁文武曾表示,目前的承诺投资中,芯片制造业资金为65%,设计业、封测业以及装备材料业分别为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