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证券公司 >> 正文
金融强监管向纵深发展 防风险依然在路上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7-12-19 9:48:02 点击数:
分享到:

2017年即将画上句号,若要对这一年金融业的发展做个总结,“强监管”、“去杠杆”肯定是绕不过的关键词。尤其是作为金融领域的主力军,银行业的强监管更是重头戏。

年初在银行业刮起的强监管之风,以银监会两周内发布八份监管文件的强度,让市场看到了监管“动真格”。

这八份文件中,有七份是与整顿银行业务和要求银行自查自纠有关的监管措施,“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十乱象”这一连串监管检查文件甚至被调侃成“银行间专用划拳令”。

伴随着强监管措施的一道道颁布,银行业掀起了一轮自查自纠的大检查,这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成为各家银行日常工作的主旋律。尽管监管升级之初,市场还因预估不足出现过债市下跌、委外集中赎回等恐慌情绪,但实际上,防范金融风险、治理银行业乱象早已是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定调了的,监管部门的一系列监管举措,只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会议精神。

七份涉及整顿银行业务的监管文件,看似覆盖的银行业务繁杂,但实则主要集中在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领域。

之所以确定这三个领域,正如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说,一个考虑是因为这三个领域覆盖了比较突出的风险点,比如,影子银行、交叉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同时还有与其相关的操作性风险,所以要集中精力整治。另一个考虑是,这些领域主要涉及资金空转,进行整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比较小。

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在今年掀起的强监管之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国宏观经济的杠杆率近年来急速攀升,其中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之高位列全球之首。杠杆率急升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着风险,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也是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快速上升;于中国而言,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紧迫感与日俱增,而高杠杆就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若想控制住狂飙突进的杠杆,管好金融机构的“输血”行为和货币闸门就成为当务之急。

虽说银行理财、同业、表外存在着资金空转的问题,但整个银行业在过去几年都将大量的资金通过表内外多种渠道向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等领域“输血”,这才是推高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高杠杆的关键原因。因此,规范银行业务、整顿金融乱象不仅是防范金融风险,更是防范整个宏观经济因高杠杆积累的系统性风险。

一如上文所说,去杠杆、防风险需要同时管好金融行为和货币闸门,前者依靠的是强监管措施,后者则离不开央行保持实质性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过去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维持长期超低的利率水平,以及释放过多的流动性,非但不利于去杠杆,反而会助推杠杆的快速攀升。

相反,若要给狂奔的杠杆拴上“缰绳”,维持偏紧的货币政策环境是必要的。今年以来,央行三次提高公开市场操作(OMO)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共25个基点,使得金融市场利率今年以来显著上扬,同时又通过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约束银行广义信贷的增速,银行业至此告别资产快速扩张的野蛮时代。

截至10月底,银行业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分别比年初减少3.4万亿元和1.4万亿元。理财产品增速降至4.7%,比去年同期下降26.5个百分点。银行业防风险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然而,在控制广义信贷高增长的同时,保障金融业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使命也不能忽视。9月30日,央行宣布明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支持银行加大对小微、三农、扶贫等领域的资金投放力度。

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加大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考核力度、扩大定向降准实施范围等方法引导银行加大表内信贷的投放力度,以保障实体经济在金融强监管的过程中不受波及。前10个月银行业新增贷款1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5万亿元,占新增资产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5.2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速继续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

如果说上述监管举措对治理银行业乱象、金融去杠杆有立竿见影的快疗效的话,那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以及监管部门下半年升级的一系列“补短板”监管政策文件,则旨在建立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这也是中国金融监管领域正经历的变革,不是简单地合并“一行三会”,而是在金稳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原有的监管架构上加强监管协调,突出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大资管新规、现金贷整顿、地方金融办改革等背后都有着金稳会的身影。

一位监管部门内部人士曾对记者说过,今年以来一系列的强监管举措和监管自身改革,都说明监管部门的定位在发生实质性改变,以前是在父爱主义下的关注行业发展,今后则是真正回归监管本源,强调监管姓监。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可以预见,随着监管政策补短板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监管“牙齿”会更加锋利有力,监管处罚力度会继续加大,金融行业将朝着更规范良性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国内去杠杆、防风险依然是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叠加外部全球各国央行陆续退出量化宽松,我国货币政策也将继续维持稳健中性,明年继续上调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概率仍大。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