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一:止损和止盈。止盈位和止损位的设置对散户来说尤为重要,不少散户会设立止损位,但是不会设立止盈位。止损位的设立大家都知道,设定一个固定的亏损率,到达位置严格执行。但是止盈一般散户都不会。
技巧二:不要奢望买入最低价,不要妄想卖出最高价。有的人总想买入最低价而卖出最高价,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有这个想法的人不是高手,只有庄家才知道股价可能涨跌到何种程度,庄家也不能完全控制走势,何况你我。以前我也奢望达到这种境界,但是现在我早转变观念了,股票创新低的股票我根本不看,新低下面可能还有新低。我只买入大约离底部有10%左右升幅的个股,还要走上升通道,这样往往能吃到最有肉的一段。
技巧三:量能的搭配问题。有些人总把价升量增放在嘴边,经过多年来的总结,我认为无量创新高的股票尤其应该关注,而创新高异常放量的个股反而应该小心。越跌越有量的股票,应该是做反弹的好机会,当然不包括跌到地板上的股票和顶部放量下跌的股票,连续上涨没什么量的反而是安全系数大的,而不断放量的股票大家应该警惕。
技巧四:善用联想。要根据市场的反应,展开联想,获得短线收益。主流龙头股会被游资迅速拉至涨停,短线高手往往都追不上,这时候,联想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通过联想,在市场上哪些股票和主流龙头股关系较密切呢?联想不仅适合短线,中长线联动也可以选择同板块进行投资。
技巧五:要学会空仓。有些人很善于利用资金进行追涨杀跌的短线操作,有时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对散户来说,很难每天看盘,也很难每天能追踪上热点。所以,在股票操作上,不仅要买上升趋势中的股票,还要学会空仓,在感觉股票很难操作、热点难以把握、大多数股票大幅下跌、涨幅榜上的股票涨幅很小而跌幅榜上股票跌幅很大时,就需要考虑空仓了。
技巧六:暴跌是机会。暴跌分为大盘暴跌和个股暴跌,暴跌往往会出现机会,暴跌往往是重大利空或者偶然事件造成的,在大盘相对高点出现的暴跌要谨慎对待,但对于大涨之后出现的暴跌,你就应该选择股票了,很多牛股的机会就是跌出来的。
技巧七:保住胜利果实。不少人是牛市中的高手,但在震荡市中往往又会把获得的胜利果实吐回去。怎样才能保住胜利果实呢?除了要设立止盈位和止损位之外,对大势的准确把握和适时空仓观望也很重要。
投资者如何避免掉入股市的陷阱
股市如战场,处处是陷阱,特别是一些向来被投资者认可的股市“真理”其实正是容易令股民产生幻觉的投资误区,在股友看来,只有对这些理念上的投资误区仔细加以甄别,才能够控制好风险,获得收益。
陷阱一:成交量绝不骗人
初入市就听说,什么指标都可骗人,就是成交量不会骗人。其实,成交量是现在股市中最会骗人的一种办法,对倒放量骗散户就是庄家发派最好的办法。打开电脑看周线,多数股票都是“天量即遇顶,地量即触底”,庄家只要用20万股,自己买进自己卖出,对倒20分钟,就足以吸引能看到走势的股民去追涨,效果特好。另外,他们还常常利用撮合竞价的伎俩,先挂5笔大卖单,再挂1笔小买单,最后在电脑上显示出的则是“主动性买盘”,以蒙骗投资者,掩盖其真实目的。
陷阱二:盈利越多公司越好
能赚钱的公司固然是好公司,但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多能赚钱的公司却是由于行业垄断造成的,这些公司看起来不错,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但是看看它们的资产收益,简直惨不忍睹,这些官僚型的公司把从市场上获得的超额利润都用于高得吓人的管理费用,吝啬给股东们多一分钱,却喜欢没完没了地向股东再融资,投资者买了这种公司肯定免不了要做噩梦。
陷阱三:“便宜”股票风险小
很多刚开始投资的股民都比较喜欢股价便宜的个股,因为买入低价股的成本比较低,即便遭遇跌停板,每股的损失也就是几毛钱,更何况有时候这些低价股票由于买的人多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有相应的价格增长。但是,资本市场上相同条件下绝对价格低的产品,其内在质量通常都很糟糕,投资者买这些股票在相当情况下就是在赌运气,总的来说资本市场上的“便宜”货会越来越便宜,因为它本身也许根本就一文不值。
陷阱四:“与庄共舞”能赚大钱
很多投资者喜欢投资到有“庄家”的股票当中去,他们总觉得“大树底下好乘凉”,但这种“庄家”游戏基本上属于一种“零和游戏”,如果投资者能在这种股票中赚到钱,那等于是在“庄家”嘴里夺食。但是,如果这个“庄家”总是被人赚到钱,又怎么可能成为“庄家”呢?所以,在这个游戏中肯定是“庄家”赚钱的几率大,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如果把投资变成了小概率事件,那是危险的。
陷阱五:后起之秀机会更好
现在投资者经常能在市场上听到这样的喧嚣,“××将成为第二个微软”、“××就是第二个苹果”……只是在现实中,这些“××第二”大多没有赶上老大的辉煌,而遇到的麻烦与“榜样”相比却有过之无不及,正所谓《大白鲨》中的那句台词:“你什么时候看到过第一名出局而第二名安然无恙的”?所以股民与其劳心费力地寻找“后起之秀”不如直接投资“始作俑者”。
陷阱六:“寡头”公司一定强
有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不低,而且业务发展很快,但是如果它的业绩只是来自几个大客户,比如40%的收入只是来自一家巨无霸公司,那么这家市场占有率还不错的公司就存在很大单一客户风险。更何况在业务上仰人鼻息,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议价能力不强,其盈利质量自然也就没法给投资者带来太多的期待,这种所谓的“寡头”公司无疑只是泥足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