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这个词,在A股市场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我认为游资的正式登场应该是在2004年前后,其上场的标志就是“宁波敢死队”的出现,可以说“宁波敢死队”是A股市场游资的发端和鼻祖。
游资是一类新型的主力,一般是由几个或者多个大户(或者私募资金)组成的操作联合体,它不同于个人大户和传统意义上的庄家。其区别是:在资金实力方面,游资介于个人大户和庄家之间;在操作手法方面,游资对于股价的控制力也是介于个人大户和庄家之间。
游资之所以在2004年出现,是因为游资主力们看到了曾经轰轰烈烈的庄家时代是以何等惨烈的方式崩溃的,因此,游资主力想寻求一种能够确定性地盈利,同时还能够有效规避控盘式坐庄所面临的巨大政策和法律风险的操作方法。于是,非控盘式股价操纵方法就应运而生了。游资的典型操作模式是,由一个大户进行主操作,其他大户用自己的资金账户进行密切配合,由于资金都在各自的账户中(这与庄家用同一资金来源进行多个账户分仓的方式截然不同),不存在资金合谋操纵股价的法律问题,或者说,即使真的存在合谋操纵行为,监管部门也难以查出来。这么多年来,被游资操纵过的股票不下几百只,我还从来没有看到哪路游资被查处了,这就是游资相对于庄家的高妙之处。从这点来看,游资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
游资与庄家都操纵股价,但它们最大的区别是操纵股价的方式不同:庄家一般要以绝对控盘方式(控制流通盘70%以上)操纵股价,而游资主力则一般以相对控盘方式(控制流通盘30%以下)操纵股价。因控盘比例不同,使得游资主力与庄家的操纵手法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吸货方法不同。庄家因需要买入占流通盘50%以上的底仓,因此,吸货时间很长,且往往需要借助股市暴跌或者上市公司利空配合吸货。而游资主力一般只需要实现吸货10%就可以了,因此,吸货时间很短,也不需要借助任何利空配合吸货。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因市场条件不配合,会导致庄家的吸货计划难以完成,使得庄家的坐庄计划失败,但游资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二是拉升方法不同。庄家因持有底仓过多,“身子”很重,要出货就必须把股价拉高几倍。为了拉高股价,庄家就需要准备大量的拉升资金。很多庄家就是因在资金方面准备不足,为了拉高股价而不断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最终导致覆灭的命运。但游资因持有底仓很少,“身子”很轻,只要有一个涨停板,游资主力就能够将底仓倒干净,游资主力并不需要准备过多的拉升资金
因此,游资主力一般不需要进行融资,我还没有听说过哪个游资主力因资金链断裂而出问题的。在资金问题上,庄家是贪多嚼不烂,而游资主力是量力而行,这比庄家要高明。
三是出货方法不同。庄家因持有底仓很多,且在拉高股价过程中又吃进一肚子货,要想在股价高位出货,就必须让上市公司出利好题材进行配合。这就加大了庄家的风险。为什么呢?要是上市公司好好配合还说得过去,要是上市公司因种种原因不好好配合,那庄家的麻烦就大了。我们看到,很多庄股在股价高位长期横盘“等待”利好时,却不见上市公司有任何动静,结果导致庄家扛不住而崩溃。但游资主力却没有这样的烦恼。由于游资吸货量较少,他们出货的时候也很容易,折腾几下就出的差不多了,因此,也不需要上市公司进行利好方面的配合。事实上,绝大多数被游资操纵的股票,上市公司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总体来说,游资的操纵方式就是“短平快”。那么,游资在选股和操作方式有何具体的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