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炒股百科 >> 正文
公关发审委员的逻辑 核准发行下的“寻租”空间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7-4-30 10:25:32 点击数:
分享到:

证监会的一张4.99亿元巨额罚单,牵出了曾任发审委委员的冯小树,也再一次将证监会发审委推向风口浪尖。虽然证监会几度调整和收紧对发审委的监管,但在核准制下,发审委发挥着价值判断的功能,对一个企业是否能上市掌握着绝对权力,也为腐败创造了空间。

最近几年,市场人士一直呼吁进一步加强对股票发行上市等重点部门、敏感岗位的监督制约。更有专家指出,应该改革IPO核准制,推行注册制,实行去行政化,以封堵制度漏洞。

发审委制度应该如何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连任过三届发审委委员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审委要撤,应当建立一个聆讯委员会,这个聆讯委员会要独立于证监会和交易所。

核准发行下的“寻租”空间

1993年6月,为提高新股发行工作的透明度,证监会决定成立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作为中国新股发行中最为核心的制度设计,发审委制度在过去的24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又富有争议的角色。2012年以来先后有企业被爆出欺诈上市,更让市场频频质疑发审委的把关能力。

对于业界质疑,监管层多次表态并调整、改进现有的发审制度,实际上发审制度自成立至今曾经历四轮变革和修改,不过业界对其评价是停留在技术细节上的修修补补,按下葫芦起了瓢,未触及实质性问题。

一位投行人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指出,“发审委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权力寻租。此前也曾遇到过有项目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最后还是公司老总亲自去北京协调解决了。”

此前还有几位发审委委员落马,虽然具体情况各不一样,但最终都离不开“寻租”二字。

比如,2004年,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的王小石在工作期间借职务之便出售发审委委员名单,涉嫌受贿被捕,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2万元。

据悉,当时发审委委员名单都是非公开的,而王小石给名单的标价为价钱在二三十万元。在职期间,王小石向众多企业出售了这样的名单,获利总额近千万元。公开信息显示,涉及公司包括凤竹纺织和东北证券。

有分析称,王出售发审委名单,拟上市公司买到名单后对发审委成员进行“公关”。如果公关得力,公司原来可能存在的问题被掩盖,不满足股票发行条件的公司得以发行股票,社会公众投资者认购其股票,股票上市之后不久原来被掩盖的问题逐渐暴露,股价下跌,公众投资者利益受损。

王小石的违法行为,不仅向市场揭开了发审委的神秘面纱,同时让证监会成为当时舆论的焦点,使得证监会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信誉度在当时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该事件后,证监会开始将发审委委员名单公开,发审委制度从过去的封闭和不透明也逐渐向开放透明转变。

再比如,2014年1月,曾任发审委委员的温京辉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而被证监会调查,两年任期里他共执行67次审核任务,审核了超过60家上市公司,市场认为其被调查是因上市公司天丰节能财务造假。2015年11月5日,证监会决定对温京辉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公关发审委员的逻辑

根据现行发审制度,一家企业想要上市,需要经过10个步骤,分别为受理、反馈会、见面会、问核、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审核、核准发行。而在2012年之前发审流程原本也是秘不示人的。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