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赢在理念 >> 正文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调控 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作者:huangli 更新时间:2017-2-20 9:00:30 点击数:
分享到: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反复强调了防止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报告》强调,要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报告》表示,下一步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多次提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央行表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有分析人士表示,结合近期公开市场操作情况来看,央行意在调节好货币闸门,防风险、去杠杆,实现资金的“脱虚向实”。

实施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兴业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涵称,2016年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在地产、基建等拉动下企稳改善,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期推动PPI回升;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金融体系加杠杆和久期错配风险不断积聚。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的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须保持审慎和稳健。”《报告》通过专栏分析指出,经济短期虽然企稳,但结构上仍然较为依赖地产和基建拉动,未来仍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需要密切跟踪。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要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并促进结构优化。《报告》还表示,要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抑制资产泡沫,防止“脱实向虚”,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王涵认为,整体来看,央行对当前实体经济的判断仍然相对谨慎,而并非“过热”,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或仍然集中在银行间资金市场的量和价上。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多次强调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有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可以补充宏观审慎政策的连续性,而宏观审慎政策也是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这揭示了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变,即在传统货币量、价调控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宏观审慎政策。

《报告》指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已成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一季度MPA评估将正式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对于其原因,央行表示,一是表外理财底层资产的投向与表内广义信贷无太大差异,主要包括类信贷、债券等资产,同样发挥着信用扩张作用,若增长过快也会积累宏观风险,不符合“去杠杆”的要求;二是目前表外理财业务虽名为“表外”,但交易的法律关系还不够明确,业务界定尚不够清晰,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出现风险时银行往往表内解决,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存在监管套利等问题。

除此之外,《报告》还表示,未来还会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未来MPA考核仍然有继续加严的可能,且新政策框架也夯实了货币政策不松的预期。

王涵认为,这实际上反映出,在当前资产价格泡沫、杠杆率、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仍然较高的背景下,未来防范金融风险仍然是政策主旋律。未来理解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内涵可能需要基于一个更加全局性的分析框架,既包括实体经济和通胀,也包括金融去杠杆、资产价格泡沫、跨境资金流动和汇率等。

更加注重抑制资产泡沫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