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赢在理念 >> 正文
货币创新方向:适应大趋势 增强货币调控能力
作者:huangli 更新时间:2017-2-20 8:58:11 点击数:
分享到:

当前央行面临两大任务。一是货币政策机制完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调结构、转方式、防风险压力上升,传统的货币政策不足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外汇占款减少,资本外流加快,货币被动超发模式向主动投放基础货币转变,但相应机制尚未建立。与此同时,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创新不断增加,资本项目逐步开放,货币需求变得不稳定和难以预测,继续盯住M2已无法保证货币政策发挥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且会导致过度利率波动。后利率市场化时代需要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利率的新机制,央行需要构建市场化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央行政策利率调整,影响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进而向中长期的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乃至资本市场传导。目前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新机制的一个重点选项就是,构建利率走廊机制。

二是货币政策操作。2014年以来,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已不能很好适应形势需要,物价有所上行、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不减、防风险抑制资产泡沫任务加重等成为当前更为突出的问题。当然,经济企稳基础上不牢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调整,必须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更加谨慎的。近日央行上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SLF上调是利率走廊上限提高,逆回购也仅是货币市场的一次性操作。考虑到我国融资结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金融机构年初争取开门红等因素,预计这次操作对信贷市场影响有限。

以上两相比较,前者更为重要,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因为,货币政策操作充其量影响当前,判断失误还可以退回来,但是货币政策机制却事关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局,经过20多年改革,目前利率已经“放得开”了,但更为关键的是能否“形得成、调得了”,某种程度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某些货币政策操作其中一个作用在于测试新的货币政策机制是否有效。

完善货币政策机制

2012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不断创新,先后推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对部分机构或用途定向降准等新型工具,针对不同领域提供不同期限、不同价格的流动性。

其中,央行明确将常备借贷便利(SLF)作为正在构建的利率走廊上限。SLF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正常的定向宽松流动性调节工具和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略长(一般为1-3个月)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SLF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SLF是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流动性,主动发起向央行提出的流动性申请,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纵观上述政策工具创新,基本围绕以下主线开展:

一是创新基本都仅涉及央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是再贷款功能扩充,提供新时期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比如,抵押补充贷款(PSL),是央行以抵押方式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合格抵押品主要是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相比而言,抵押补充贷款的期限更长一些,金融机构获取抵押补充贷款后,可开展相对更长期限的资产活动。再如,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我国全新的货币工具,以金融机构非标准化的信贷资产作为从央行获得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这一工具将极大地扩展中小金融机构从央行获得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提高了这些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