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革成效显现
那么,中国经济为何能逆势取得这样的成绩呢?专家普遍认为,这不仅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更与中国经济自身的韧性及供给侧改革的扎实推进有关。
“其实,之前中国经济放缓与美、欧、日等外部市场需求疲软带来的冲击有很大关系,而近期外部市场走稳,显然利好中国。就中国自身而言,我们扎实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各项任务,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另一方面鼓励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动能,这些都使得经济结构逐渐改善。从最新数据来看,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显现初步效果。”金煜分析。
除了改革之外,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的作用亦不容忽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王远鸿在解读民间投资数据时指出,今年二季度以后,国家针对今年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下半年可能还会有进一步措施出台,这些都可能有利于民间资本信心的恢复。因此,目前的成绩来之不易。
盛来运强调,中国的稳增长政策不等于通过单纯的扩大投资,大水漫灌来拉动经济。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很多稳增长措施都是既利于当前又着眼长远,而且往往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惠民生结合在一起的。
回稳向好底气更足
对于中国经济接下来的表现,如今海内外各界的信心显然越来越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预计,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水平进一步提高,而在市场需求拉动和过剩产能调整的支持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稳中趋升,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学者托马斯·波尼斯稍早前指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它仍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即便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速为6.5%,其增量也仍相当于10年前以两位数增长所产生的规模。而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则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最终将取得成功。该机构预计,到2030年,700个中国城市将产生30%的全球城市消费增长,体量将达7万亿美元。
专家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依然存在诸多风险因素,中国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阶段,阵痛还在释放。不过,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回稳向好的底气已越来越足。“只要我们继续扎实改革并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就有望维持7.5%以上。”金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