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于9月5日晚间落下帷幕,经贸投资领域已经达到了会前所期望的突破。但真正的重头戏——中美BIT谈判及相应的国内改革步伐才刚刚开始。
本次G20公报中的经贸成果部分的内容,基本延续了7月在上海举行的G20贸易公报第25条中所写,“我们核可7月9日至10日在上海成功举办G20贸易部长会议的成果,欢迎设立贸易投资工作组。我们承诺进一步加强二十国集团贸易投资合作”。
一位参与磋商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是一份带有很长附件的公报,除了目前发布的公报主体部分,之后还会发布完整附件。相比之下,贸易和投资部分较为简练。内容上保留了7月在上海召开的G20贸易部长会议的成果清单。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闭幕辞时说,我们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共同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承诺。期待在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下,世界经济将重新焕发活力。
这份成果显示了各国改善全球经济增长、贸易与投资的决心。正如公报首页上所说,“继续努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确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提供惠及更多人的机遇、得到公众普遍支持。”
但《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毕竟是非约束性的,距离真正可落地的实际政策,还有一些距离。
真正让人期待的与中国国内改革直接密切相关的是,在本次会议期间,距G20杭州峰会开幕还有数小时的时候,中国商务部公布消息称,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双方交换了第三次负面清单改进出价,还就文本遗留问题进行了深入谈判,并在重要议题上达成共识。
习近平3日在杭州会见前来出席G20杭州峰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强调,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方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并继续为其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争取早日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双边投资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