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了解到,2017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另一方面,仅2017年上海就引进国内人才近6.2万人;近两年上海累计引进国内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逾7.5万人,其中通过科创人才引进新政引进的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五类重点人才近9000人。
此次方案则对人才的落户进行“升级”,即高峰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本市户籍。
除了面向国内“招贤纳士”,上海也在积极吸引国外人才。
据了解,近两年,726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通过市场化认定申办了在沪永久居留。2017年,上海共办理外籍人才工作证件8.1万件,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在沪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位居全国首位。
此次方案也提出,将优先申办中国国籍和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
广州新“抓手” 真金白银补齐金融人才短板
由二线城市率先打响的人才争夺战硝烟还未散去,一线城市的加入,让“抢占人才高地”再次成为经济引擎城市2018年的开年主题。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面对2017年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人才吸引政策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终究坐不住了,先后各自推出人才吸引政策。
为在2018年的人才竞争中夺得先机,广州于2017年12月就提前发放高层次人才认定、保障以及培养政策。相关方案计划在5年内投入15亿元,对经认定的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厚待遇。记者注意到,根据广州最先落地的政策可见,“金融”与“基础教育”是两大抓手。
去年认定300余高级金融人才
2018年3月20日,2017年广州金融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并确定了2017年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的入选人员,包括1名金融领军人才、112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216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
实际上,对于广州市政府来说,吸引金融人才战略绝不仅仅只是“人才引进”风潮吹来的突发奇想,而是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执行的稳健、长期计划。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博士告诉记者,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的落户门槛比较低,从2017年开始就变得更加宽松。
在彭澎看来,广州市政府对金融人才引进一如既往地重视,与广州目前的金融产业结构不无关系。“离广州不远的深圳拥有深交所,对于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显然更强。之前,广州的银行业比较发达,但是目前从证券交易公司以及PE、VC公司的集中度来说,深圳的吸引力超过广州。”
金融人才吸引力不足,这也是广州市政府一直着力寻求解决的问题。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今年3月表示,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3年以来,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越来越好。但是与北上深等城市相比,广州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足,接下来还要加大力度来增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强化对金融人才的集聚能力。
“高端人才更加看重当地的市场空间,除人才外,政策对行业本身的支持更加重要。”彭澎表示。
借名校资源优势培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