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日上海市举行人才工作大会,并正式对外公布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在“人才高地”基础上筑起“人才高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2015年的人才“20条”,到2016年的人才“30条”,再到如今提出打造“人才梦之队”,可以看出,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
业内专家3月27日向记者表示,近期包括深圳、北京都推出了各类人才政策,而且联想到此前包括南京、南昌等城市的人才政策,所以实际上类似政策不是偶然的,体现了当前此类城市政策管控的导向,也是新型城镇化下的一个大背景。
已具备“协调亚太的能力”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当前许多城市已充分意识到人口、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把人才问题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中统筹规划,才能够精准地“抢到”城市经济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吸引更多的人才,早在2015年7月,上海就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这也就是最初的人才“20条”。
其后在2016年9月,上海再次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后者即被称为人才“30条”。
记者了解到,上海人才“30条”政策主要就明确下放权力、放大收益、放宽条件、放开空间等方面作了完善,以此激发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而从此次推出的方案中不难看出,该方案较人才“30条”又有了新的突破。
记者了解到,此次方案主要就7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突破,包括明确集聚造就高峰人才的重点领域、建立国际通行的遴选机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等。
宋清辉认为,目前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最大的优势是“开放”,因为开放对人才的集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其次是“总部经济”优势,目前在沪跨国公司总部机构数量已超过千家;最后是上海存在“协调亚太的能力”,在综合优势方面具有了与香港、东京一决高下的优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外国人才占全国比重超1/5
“落户”、“安居”等问题,是各类人才普遍最关心的问题,而在此次方案中提出的“健全高峰人才及其团队的社会保障”则从7个方面提供系统保障,解除高峰人才及其团队的后顾之忧。
在留沪人才的居住问题上,记者发现,2016年的人才“30条”就提出,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单位租赁住房)等配套服务设施。
此次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发挥用人单位、综合各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市级支持资金的多方作用,采取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系统解决在沪工作期间的长期稳定居住需求。
业内专家认为,从当前政策层面看,对于类似购房政策和补贴等,说明在上海高房价的背景下,实际上会有各类鼓励或刺激性的政策。考虑到上海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所以类似政策能够导入更多的人才,这也将利好城市人才结构的调整。
而在外界较为关注的落户方面,记者发现,一方面上海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另一方面仍然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