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房产信息 >> 楼市政策 >> 正文
中国楼市调控八个短期措施
作者:huangli 更新时间:2016-11-4 11:08:49 点击数:
分享到:

三季度房地产市场的货币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其主要催化剂是居民大举加杠杆进入楼市。居民的杠杆率究竟有多大,经粗略估计,我国楼市杠杆率已超过2015年沪深股市高点的近两倍,这给转型中的我国经济积聚了极大的风险。

粗略分析,地产市场的这种货币现象对我国经济大致有这样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资产荒”引致大量流动性进入地产市场,而地产市场火爆又在资金需求层面对实体经济形成了“挤出”。三季度,上市公司临近年终业绩考核,9月21日起,*ST宁通B开启了企业“卖房保壳”的潘多拉魔盒,之后多家上市公司效仿,并逐渐演化成为在房价高点高位套现的投机之举。除了高位卖出以外,多家上市公司或通过成立投资平台直接投资房地产开发,或通过股票二级市场购入有关公司股票间接投资于房地产业务。以安邦保险集团为例,年初成立了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目前其控(参)股的房地产投资平台包括:北京(楼盘)仁和联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北京邦通汉鼎房地产开发公司、北京安和嘉邦房地产公司和北京安德力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等。同时,安邦集团在二级市场上大规模购买地产公司(如远洋集团29.98%的股份、金融街[-0.09% 资金 研报](000402,股吧)控股14.1%的股份、金地集团[0.58% 资金 研报](600383,股吧)20.49%的股份)和商业银行(持有民生银行[0.33% 资金 研报](600016,股吧)15.54%的股份)股票,进而获取“地产盛宴”的可观收益。

第二,房地产的货币现象再次固化了楼市区域性特征,进而扭曲“去库存”的区域结构。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612万平方米,比8月末减少1258万平方米,比上半年减少1804万平方米。可见,从整体来看,“去库存”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从区域结构看,截至9月底,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占销售总量近一半(48.5%),而库存集中的西部地区仅占23.7%,今年上半年两者的占比分别为49.2%和24%。也就是说,“去库存”的良性效果主要集中于库存量少、资源禀赋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供求矛盾并不突出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去库存”虽有成效,但相对于其庞大的存量仍显得力度不足。另外,在“9·30新政”出台之后,一种声音认为此轮的限购政策将会引致流动性由一二线城市流入三四线城市,进而有利于这些地区“去库存”。2月持续到9月末的“去库存”仍是预期引导下资金流向特定地区倾斜的结果,改变这种预期需要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需求层面的共同作用,而这些条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那么资金流向的预期也就不会短期改变。

第三,市场供求机制具有长期的动态调整和自我纠偏机制,大量的货币进入房地产催使居民购房时点提前,释放大量购房需求,而供给又存在短期刚性,这就使得房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也就是说,流动性增加和房价上涨的自循环机制,代替了原有的供求动态调整机制,楼市泡沫被这种自循环机制不断放大。若一旦泡沫破裂,风险也将顺延自循环的链条传导至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最终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在楼市预期逆转之后,现在需要高度警惕的是,10月之前高位进入楼市的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违约风险加大。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是要把投机性需求控制住,而不是让房价腰斩,还要保障合理的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房地产的功能要回归消费本色,终究还是需要标本兼治。那就需要城乡一体化、新兴城镇化过程中的机制、体制创新,比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等。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