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城市出台农民购房入户的优惠政策后,尽管很多农民愿意买房,但是却并不愿意将户口迁入一般的中小城市,而是喜欢去特大城市或者超大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在鼓励农民市民化方面,湖北襄阳、四川眉山等三四线城市取得了很大成绩,买房给予补贴、农民也可以公积金贷款,这些地区商品房库存消化很快。
但是,农民转为当地城市户籍的并不多。值得思考的是,像成都、重庆等一些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农民入户踊跃,仅仅1年就有几十万入户。眉山等地商品房消化快,城市户籍总数却在下降。这与国家鼓励农民到三四线城市的政策,似乎有些背离。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教授张贵祥认为,说到底还是背后涉及利益。因为农村很多土地越来越值钱,农合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也在提高,土地补偿也很高。所以一般的大城市对农民吸引力不够,而城市越大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升学比例也比较高,一线城市户籍吸引力就大。
买房,但不一定落户
自从去年国家出台去库存的政策以来,不少城市出台了农民购房入户的优惠政策,比如政府给补贴、公积金贷款优惠等条件,这带来了商品房销售的快速增加。
2015年5月,四川眉山市出台了《引导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试行意见》,提出眉山市农村户籍居民购买中心城区指定范围的商品房,给予200~300元/平方米的补贴。这使得该市农民购房踊跃,2015年5月-12月,眉山市中心城区农民购房占比72.58%,中心城区发放农村居民购房补贴7977户、3.08亿元。
同样放开农民落户条件的襄阳,农民也踊跃购房。该市2015年6月印发《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公民购买成套商品房和完成交易过户手续的二手房,租住政府保障性住房和其他公有住房等都可落户。2015年6月新政实施以来,截至2016年3月,襄阳审批落户17591人,同比增长118%,其中1/3属于买房落户。
不过,这些地区农民工真正买房入户的并不多。以眉山为例,2014年末户籍总人口353.0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00.64万人。到了2015年末户籍总人口349.1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00.35万人。这就是说户籍总人口,以及城市户籍人口都是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