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东北大蒜为4月播种,9月上市;山东等地为一年两季,一季是10月播种,次年4、5月上市。整体上,2017年5月-8月份为大蒜产新期,当时均价维持在2.2元/斤以上,最高时已经达到2.8元/斤,农民种植利润空间虽较2016年有所减少,但总体尚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大蒜库存量也随之加大。这也是导致今年大蒜价格下跌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山东省农业厅数据,2017年全国大蒜总产量达到632.80万吨,较2016年增加34.60%。同时,仅山东一省去年的库存蒜便在310万吨左右,增幅达63.16%,库存量处于近5年的最高位。
“这导致了2017年10月份冷库蒜开库销售后大蒜价格一路走低。”业内人士介绍。
呼唤蒜市“理性之光”
炒大蒜,是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市场上最惹眼的词汇之一,是指游资通过控制整个大蒜产业链进而对大蒜价格进行的人为炒作。
从2008年开始,国内大蒜价格一共经历了两轮罕见牛市。一次是2009年-2010年,大蒜价格从2009年4月份开始一路飙升,期间一度疯涨超过100倍。另一次是从2016年底开始至2017年5月,“蒜你狠”卷土重来,蒜市一度出现“一月涨逾八成,令大城市的房价都相形见绌”的景象,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2017年4月23日10.6元/斤的大蒜库内价格更是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高。
伴随着大蒜价格暴涨,一些嗅觉灵敏的资金抢先涌入苍山、杞县、邳州、金乡这国内四大大蒜主产区,囤蒜、炒蒜造就了一幕幕蒜市暴富神话。被称为“农民投资家”的期货“大鳄”傅海棠,便是在2009年的“蒜你狠”行情中发家,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大蒜电子盘交易用30万元赚了600万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苍山、杞县、邳州、金乡这全国四大大蒜集散地,每年7月份,这些地区的大蒜入库,10月份开始出库,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份。每年大蒜购销期,这里便成为游资聚集的“热地”。
在2009年那一波“炒蒜潮”中,全国大蒜价格半年上涨40多倍,很多中间商获得巨额利润,被市场称为“炒蒜团”。2016年-2017年,“炒蒜团”故伎重演,在蒜价上涨中斩获暴利。
据一位市场资深分析人士介绍,目前大蒜资金盘子总共在20亿元左右,囤蒜商配资现象普遍,一库600万元左右的货物,配资最高可以达到300万元,市场风险可见一斑。一旦蒜价下跌,提供配资的“金主”就会催促货主开始出货,如果货主未能按照其意愿如期进行,配资公司就可能强行清仓。
而从近几年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在市场的反复博弈中,价格运行规律出现变化,蒜商很难对大蒜价格进行掌控。“炒蒜”越来越像赌博。如果是游资,由于缺乏下游渠道,则处境更加不利。今年便是很好的例子。
近几年,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大蒜交易场所的清理,也为大蒜市场回归理性提供了条件,长期看,蒜价是由大蒜的供需基本面决定的,多位业内人士积极呼吁大蒜市场参与者理性投资、理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