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行业避险需求,今年以来,大商所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是成功上市豆粕期权,填补了国内商品期权的空白,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更为丰富、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交易策略。二是上市黄大豆2号期货新合约,将南美、北美大豆纳入交割范围,体现中国作为全球大豆销区市场的特点,为全球油脂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反映全球供求关系的价格。三是加快场外市场建设,深化油粕品种仓单串换业务,探索开展集团间仓单串换。在油脂油料领域,今年大商所立项支持了16个场外期权试点项目,推出的12只商品期货指数中有4只涉及油脂油料品种。四是不断深化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立项支持了32个“保险+期货”试点,涉及现货规模超过75万吨,范围覆盖全国7个省区,32个试点中有15个在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五是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包括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建设11家产业培育基地,联合地方期货业协会、期货公司与33所高校启动人才培育项目,推动衍生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送期权进产业”系列活动等。
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以来,大商所累计开展了30个场外期权试点项目,在2017年的试点中,不仅产品设计和策略组合更加丰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进来,为产业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场外期权试点取得了积极效果。企业对利用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也越来越认可,一些企业开始持续开展场外期权业务,甚至从期权的买方发展成期权的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