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它有周期性,但周期性的波动反而不明显,阶段性的这种过剩和阶段性的价格低迷这种变成主要矛盾。主要因为大量的这种养鸡户,养殖成本,还有下降空间,就说亏本了,很多人亏本,他仍然他还会再养。第二个因素,这个养鸡发展起来了,让他现在退出来很困难,没办法来退出,如果退出来成本可能更高,所以说在这样一个因素下面,就说这种供给阶段性过剩可能会持续存在,接下来关键问题,我们规模化的养殖户,那种高度商业化的成本,对饲料或者说对市场依赖性比较高,他的退出,如果他退出的比较多,供求这种平衡就调节性比较好,否则的话,就很难来调节。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有人说前两年有很多资金是进入到蛋鸡的行业,也是让它一下就扩大了产能,所以是不是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如果是资金来投资,他会及时的退出,如果亏本,他就不会养了,但是我们很多的农民,现在来发展养鸡业,他的劳动力不计成本的,他这时候,他不会来退出。
李藏宇(财经评论员):资金的流动性是最快的。过去我们说什么菜贵伤民,菜贱伤农,但实际上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比如说鸡蛋,你太贵了,我少吃一点,因为这个有可替代的,我可以吃别的或者我不吃,可能关系也不太大。
可是对于养殖户来讲,这个是他比如说我的可能很多的积蓄,多年的积蓄投进来,甚至我要贷款投进来,一旦发生类似这样的状况,他可能后面很长时间都缓不过来,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关注,不是像刚才说的,一些企业它有这种生产,有再投入的能力,而我们很多农户其实是很难承受这种风险的,这个是我们要关注农产品,刚才说的阶段性过剩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月平均每只蛋鸡亏损2.2元 养殖户补栏谨慎
这是3月份记者拍摄的画面,在山东安丘市蛋鸡养殖户王永生家里,四栋未完全建好的新鸡舍非常显眼,近两年,他家的存栏量从几千只快速增加至上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