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猛涨怎么办?
虽然夏季用煤高峰期已经过去,但煤炭价格上涨的势头没有改变,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连续11周上涨。发改委在9月8日召集了多家大型煤企,研讨抑制价格上涨的方案。
与市场预计的不同,“年度产量不能突破276个工作日核定的产能”的原则没有改变,只是允许部分自愿参与的煤企在煤价上涨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增加月度的产量,年度总产能仍然不能突破。而随着冬季储煤需求又将旺盛,市场预计煤炭价格近期可能难以下降。
根据协议,74个大型现代化煤矿将自愿承担稳定煤炭市场调节供应总量的任务,在市场供应偏紧时按要求增加产量,在市场供求宽松时按要求减少产量。
连续攀升的煤炭价格牵动整个国内市场心跳。
9月7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15元/吨,较前一报告期大涨21元/吨,连续十一期的上涨,而本次涨幅也创造了该指数发布以来的单周最大涨幅。
实际上,在夏季用煤高峰过去之后,国内煤炭市场依旧火爆,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甚至出现了由卖方主导的恐慌性“暴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9月8日表示,目前市场存在恶意炒作煤价行为。
而煤炭去产能的明显成效也是煤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前八个月,国内煤炭产量同比下降将近10%。
9月8日,发改委召集神华、中煤等数十家大型煤炭企业制定预案,抑制煤价过快上涨。
不过,中国煤炭资源网高级分析师王旭峰表示,“目前276个工作日核定产能仍然控制得比较严格,大范围调整可能性不大,复产也会受到限制。国内煤炭产能并不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增长,因此不会对煤炭价格造成打压,煤价还将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74煤矿参与“抑价”预案
据与会人员介绍,此次预案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符合先进产能条件的大型煤炭企业共同参与,74个煤矿签订自愿承担稳定市场调节总量任务的相关协议。
不过,与会前预测不同的是,调整后的年度产量仍不能突破276个工作日核定的产能,而月度产量调整不能突破330天产能。
根据协议,74个大型现代化煤矿将自愿承担稳定煤炭市场调节供应总量的任务,在市场供应偏紧时按要求增加产量,在市场供求宽松时按要求减少产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则将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和预测预警,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适时启动调整预案。并根据调整预案的响应等级,确定产量调节(增加或减少)数量,启动及终止时间和销售去向,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另行通知签订协议的大型煤炭企业执行。
而大型煤炭企业要在确保安全生产的情况下,按通知的要求调整煤炭产量,在接到预案终止的通知后,立即停止产能释放。
中国煤炭资源网高级分析师王旭峰介绍,“二季度以来,各大集团煤矿、中小煤炭减产执行到位。不光是核准产能,像前几年,未按照核定产能私自开采的黑煤都被砍掉了,因此造成了目前煤炭供给紧张的情况。”
长江证券数据显示,9月7日,国内四港库存环比上升9.2万吨至 711.2万吨。六大电厂日耗60.8万吨,环比上升3.5万吨;库存1196.2万吨,环比上升22.2万吨。
王旭峰表示,“目前各大电厂的库存仍处于较低水平,而10月过后,冬季储煤需求又将旺盛。在目前这种疯涨态势下,电厂补库困难叫苦不迭。此次发改委召集会议也是希望增加供给,平息煤炭价格的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