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港通方案设计的三大原则,我们认为深港通在标的证券的选择方面将重点考虑试点范围的扩大。结合沪港通所覆盖股票数量和市值的情况,以及沪深两市的差异和特点,我们预计深股通标的证券的覆盖范围预计在市值上要达到深证A股总市值的50%,同时要兼顾中小板和创业板。
因此,我们认为可能性相对较大的一种方案是选择深证成指的成分股。目前深证成指成分股有500家,加上深市的A+H股,试点证券总数量为505只,占深圳A股数量的比例约为29%,市值占比约为55%,这种方案在试点标的的选择方面相对较为谨慎。
港股通方面,我们预计深港通可能会加入恒生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目前,沪港通覆益300只左右来自恒生大型股指数及恒生中型股指数的股票。预期在深港通开通后,投资范围可能扩大到205只恒生小型股指数的股份。
三、深港通推出长期将促进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3.1 对AH股溢价收窄作用有限
从财务估值角度,AH股理论而言应该是平价的,但由于金融市场环境(比如利率)、退市机制、投资者结构和风险偏好等差异的存在,AH溢价长期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回顾沪港通,2014年11月沪股通推出之后,沪市的AH平均溢价并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升高,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国内处于降准降息通道中,存在一定资本外流的现象。而沪股通推出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看到AH股溢价出现明显收窄的情况,因此,我们预期深港通推出后短期内对AH股溢价的收窄作用也相对有限。
3.2 短期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
沪港通自开通至今约一年半,交易活跃度以及额度使用情况均为出现超预期的情况。截至2016年6月底,沪股通累计使用额度约为1347亿元,占沪股通总投资额度的比例约为45%。另外,根据沪股通每日成交金额来看,从沪港通开通至今沪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约为53亿元,维持在较低水平。由此,我们认为深港通开通之后,短期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因而对市场的推动作用也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