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齐跌,煤炭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3.8%
2015年原煤产量6848万吨,同比下降5.67%,商品煤产量6287万吨,同比下降6.01%。商品煤销量8724万吨,同比下降29.1%,其中主要是外购煤同比大幅下降,当年销量仅为2707万吨,降幅达到52.5%。商品煤销售均价377元/吨,同比下降98.8元/吨,降幅达到20.8%,其中公司本部吨煤销售价格336.2元/吨,同比下降103.8元/吨,降幅23.6%;兖煤澳洲吨煤销售价格411.5元/吨,同比下降52.3元/吨,降幅11.3%;外购煤吨煤销售价格455.3元/吨,同比下降98.4元/吨,降幅17.8%。综上,量价齐跌,致使煤炭销售收入大幅下滑,2015年仅为328.7亿元,同比下降256.6亿元,降幅达43.8%,其中自产煤价格下降导致销售收入减少46.5亿元、自产煤销量下降导致减少17.6亿元、外购煤价格下降导致减少26.6亿元、外购煤销量下降导致减少165.9亿元。
控成本举措见效,但难抵煤炭业务毛利下降。
2015年公司煤炭业务销售成本为237亿元,同比下降228.5亿元,降幅达49.1%,其中主要是外购煤销量减少导致销售成本同比减少191.2亿元,此外公司还通过“三减三提”和“优化人力资源”等措施进行降本。从吨煤销售成本来看,公司商品煤平均销售成本为271.7元/吨,同比下降106.5元/吨,降幅28.2%,其中公司本部吨煤销售成本158.3元/吨,同比下降21.2元/吨,降幅11.8%;兖煤澳洲吨煤销售成本为297.5元/吨,同比下降65.7元/吨,降幅18.1%;外购煤吨煤销售成本为452.7元/吨,同比下降97.4元/吨,降幅17.7%。由于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成本下降难抵煤炭业务毛利下降,2015年煤炭毛利91.7亿元,同比下降28.2亿元,降幅23.5%;从吨煤毛利来看,公司本部吨煤毛利177.9元/吨,同比下降82.6元/吨,降幅31.7%,兖煤澳洲吨煤毛利为113.9元/吨,同比上涨13.4元/吨,涨幅13.4%;外购煤吨煤毛利为2.6元/吨,同比下降1元/吨,降幅27.2%。
产融结合、多元发展,未来增值空间潜力较大。
公司主营业务多元发展,已有煤化工、电力、热力、铁路运输、机电装备等相关业务,并通过投资煤化工甲醇项目和参股电力公司等方式积极向煤电化一体化转型;通过投资煤矿开采业务、收购东华重工100%股权、参控股物流贸易公司等方式向上下游一体化转型;所属山东煤炭交易中心开始探索电商模式,开始向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转型;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坚持产业运作和资本运营的“双轮驱动”,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通过增资上海中期、认购齐鲁银行股票、增资中垠融资租赁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推进公司由“产业运营”向“产融一体、财富增值”转型。公司多元发展,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周期波动能力,未来增值空间潜力较大,可拭目以待。
供给侧改革推进,公司或将享受改革红利。
2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后,山东省也向外界公布了未来5年将退出煤炭落后产能4282万吨,按照本省2015年煤炭合法产能1.7亿吨计算,约占省内产能的25.1%左右。公司所属兖矿集团是省内第二大煤炭企业,仅次于山东能源集团。《意见》中明确了退出煤炭落后产能可采取兼并重组的形式,公司作为省内的重点大型企业,有望在供给侧改革中享受政策红利。
盈利预测:2016-2018年EPS为0.18、0.19、0.22元。
我们预计未来三年随着降本增效、供给侧改革、多元业务发展和产融结合等措施的推进与实施,公司未来业绩或将有所改善,2016-2018年EPS分别为0.18、0.19、0.22元,当前股价10.27元,对应的PE为57/55/47倍,我们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给予1.5倍PB,目标价格12.10元。
武钢股份:硅钢弹性+合并预期,继续推荐!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件,倪文祎
事件
近日,商务部发布对日、韩、欧盟进口取向电工钢的反倾销裁定,决定从4月2日起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其中,JFE39%、新日铁钢45.7%、其他日本钢铁45.7%;韩国浦项14.5%、其他韩国公司29.5%;欧盟公司46.3%。
评论
取向硅钢有望开启一波中级调价行情。1)日、韩、欧是我国取向硅钢前两大进口来源国(15年近12万吨,占90%),若按此次反倾销保证金提升比例,吨钢进口成本将直接提升5000+元/吨,将大幅削弱日、欧产品竞争力,预计将影响5万吨供给,而15年至今国内几乎没有新增供给。2)15年特高压建设力度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及反腐等原因略低于预期,而今年以来国网投资额前三月同比增30%,配网非晶变压器招标占比下降(从去年的50%下降到30%),加之农网改造投资需求。我们判断取向硅钢有望步入一波中级调价周期,空间在3000-5000元/吨左右。
武钢硅钢及板材弹性更大。国内取向硅钢产能武钢最大,市占率最高(60万吨,占近50%),据我们测算,取向硅钢每涨价1000元/吨对应武钢4亿元左右净利润增量。因此,取向硅钢价格上涨武钢最为受益且弹性巨大。此外,受益去产能、需求好于预期及成本红利三要素,普钢利润快速回升,后续业绩有望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升,相关龙头弹性更大。
“亿吨企业”提升宝、武合并预期。钢铁“十三五”规划有望近期出台,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建设10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2家超亿吨粗钢产量企业,3-5家5000万吨级以上企业,6-8家3000万吨级以上企业。目前国内除了宝、武合并外,很难产生真正的亿吨企业(宝钢、武钢合并的逻辑合理性及影响可参见我们2015年的推荐报告《国改合并的逻辑合理性》)。近期八一、韶钢相继停牌,钢铁国企改革开始有实质性进展。根据我们前期的观点,钢铁行业是国企改革的重镇,相关上市公司从改革迫切性和逻辑性都较为充分,而武钢是首选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