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锁定互联网金融版图
本次定增后,公司将形成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中心为支撑,互联网证券交易(C端)、互联网金融机构运营服务和资管/托管信息系统服务(B端)、赢量票据(B2B平台)三大业务体系协同运转的格局:1、B端:公司有望凭借多年积累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锁定金融机构(B端),开展互联网金融机构运营服务(PB服务),联手深证通等战略伙伴,打造“金融服务云平台”,实现估值核算、资金清算等中后台业务“云化”,重点服务日益壮大的私募基金,后续将逐步外包客户中后台业务,成为大型金融机构专业服务商。2、C端: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其核心在于面向C端投资者的普惠金融,向互联网证券交易(C端)的延伸将成为公司未来的战略重点。公司有望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券商互联网平台强强联合,打造以投资者为核心的“互联网投资体验”,并开展经纪、两融及更深层次的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大型互联网券商的一员。3、票据平台:银行承兑汇票(银票)作为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工具,其数十万的交易仍集中于线下市场,存在供需双方信息缺乏、贴现利率非市场化等行业痛点。公司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建立的“融金云”线上票据平台(B2B)将全面对接企业、银行供需双方,颠覆已有的线下交易模式,实现短期资金的高效融通,成为国内一流票据经纪平台。
黑马呼之欲出,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为金融机构资管/托管系统龙头,逾20亿重磅定增资金已经到位,由“B端、C端、票据平台”三大业务体系组成的的互联网金融2.0版图呼之欲出。我们认为,公司的内在价值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板块黑马,预计2016、2017年EPS为0.71元、0.9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PB云行业竞争超出预期;2、票据业务进展不达预期。
恒生电子:不甘平凡引领创新的金融科技霸主
恒生电子 600570
研究机构:中银国际证券 分析师:吴友文
恒生电子发布 2015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2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53 亿元人民币。我们将目标价格上调至88.08 元,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行业领导地位铸就靓丽业绩,2016年仍将维持高增长。公司在惊涛骇浪的资本市场中凸显金融IT霸主本身,2015年收入增56%,净利润增25.85%,受恒生网络处罚影响,公司计提预计负债5,777万,同时对1.12亿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对最终利润产生约1.1亿的影响,使得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公司资本市场线受金融行业发展驱动而快速增长,营收规模增43%至13亿元;互联网产品线业务因恒生2.0业务在去年蓬勃发展,营收规模增357%至4.44亿元;银行业务线保持相对稳定增13.5%至3.41亿元。我们预计,公司目前在交易系统市场份额有望占据证券行业50%、信托综合平台60%、基金行业70%和银行理财平台80%以上,具有绝对份额优势。随着国内金融市场规模和产品的不断扩张和丰富,借助其绝对王者的市场地位,公司必将受益于金融交易系统需求的多元化和飞速发展。
恒生2.0创新遇挫,不改创新引领趋势,2.0/3.0创新路径清晰。在今年市场大幅波动背景下,恒生2.0业务创新遭遇一定的政策瓶颈,目前公司已成立合规部门,强化对金融IT交易创新的把控。年报中,公司明确指出2.0基于云计算互联网实现IT托管服务的创新模式,和恒生3.0基于跨机构接口互联互通提供协作服务合作分成的未来创新方向,这预计将包括类似iTN、网金社等的创新,仍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亮点和关注点。我们认为,基于公司在金融业交易系统的近乎垄断地位,其对跨架构接口的整合能力,将是其实现2.0和3.0创新的独特竞争优势,其他金融IT厂商无法比拟,我们看好其引领创新的确定性。
重研发投入,区块链、机器人投顾等有望成为价值爆发新突破口。公司2015年新增研发人员近900人增1/3左右,研发费用更是从5.9亿提升至8.6亿,并全部费用化,公司在经纪业务线NF2.0、资管业务线、交易所业务线均实现全面持续升级,为客户打造了良好的使用体验。而公司在区块链、机器人投顾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特别是在区块链方面,其研发的基于联盟连的数字票据系统,有望成为国内区块链协作链领域的首个局部应用探索。我们认为,在金融IT交易系统的分支上,恒生的创新经历着从IT后端向前端延伸的恒生2.0机遇,同时也潜伏着金融IT交易系统深层次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机遇,典型如区块链技术,有望带来金融IT业特别是恒生再一次的价值爆发。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竞争风险、政策风险。
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