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重新青睐大消费行业
出于对中国经济是否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起点的迷茫,基金经理对周期类行业估值修复的可持续性产生了疑虑。在此背景下,经历过四个月调整的食品饮料、医药、零售等大消费行业,已经重新进入了基金的投资视野。
如果说4月初基金经理还有颇多犹豫,到了4月末5月初,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逐步买入前期调整充分的非周期股。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经过了四个多月的调整之后,一部分消费、服务类公司,包括零售、医药、食品饮料、品牌服装甚至一些软件类公司,估值水平已经回落到今年动态市盈率25至30倍,并且这些公司未来1到2年完全有可能实现30%增长,现在是重新买入这类个股的好机会。他管理的两只基金近期减持了一些水泥、煤炭,把空出的仓位加到了这些消费类股票上。
基金经理选择重新买入消费类股票,除了高估值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消化,另一个原因在于其防御性。从去年年底开始,投资者对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经济周期一直处在纠结之中。而近期,担忧经济下滑的论调再度提升。不少基金经理认为,未来经济增速很可能放缓,而通胀压力在短期内又得不到缓解,这种情况下轻资产的消费服务类公司所受损伤显然要小于周期类重资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