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沪深股市 >> 深证个股 >> 正文
2025大势:格力“智造”体系揭秘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5-6-20 6:22:00 点击数:379
分享到:
在中国,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家电企业经过摸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路径,同时兼具世界视野的制造之路。其中,格力属于值得关注的企业之一。董明珠爱讲格力电器叉车工的事迹。格力电器成为世界瞩目的电器航母,代表着中国智造的水平,成为中国智造的名片。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话语高度浓缩了格力电器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望。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文件,制造强国战略步入快车道,中国制造的未来规划初见端倪。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不仅直面了当前中国制造业现状,也正式吹响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号角。

《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意味着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正式落地。《规划》中提出中国制造业将面临五大方面的改革,即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

在新的政策和产业环境之下,中国制造将继往开来,在转型大潮中借势腾飞。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都有机会实现更大跨越。新的形势之下,什么企业能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样本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

在中国,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家电企业经过摸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路径,同时兼具世界视野的制造之路。这些先行者不仅为整个制造业树立了榜样,也将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中流砥柱。

创新不仅是顶层设计还要形成体系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潮下,可以进一步重新审视这些样本企业的价值。其中,格力属于值得关注的企业之一。

2014年,格力实现营业总收入1400.05亿元,同比增长16.63%,从2010年的608.07亿元,到1400亿元,格力只用了5年。在金融危机与制造业成本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下,格力业绩靠的就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

技术创新是任何制造业企业的安家之本,只是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投入更少,来钱更快”的捷径往往又会成为一些企业的首选,甚至不少红极一时的企业,也倒在了捷径上。

格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笨方法”的执着,即坚持技术创新。这是需要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多年的投入未必会开花,大量的资金未必有结果,但这又是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常识”。

格力“掌门人”董明珠曾多次说:“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强调创新,不是喊口号,而是要真金白银。创新需要投入成本,格力的科研投入每年都以几十亿元计,比如2012年、2013年科研投入均超过40亿元。

技术创新不只是公司“顶层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形成体系。董明珠爱讲格力电器叉车工的事迹。格力的一位叉车工能够用叉车撬啤酒瓶,甚至用叉车穿针引线。在董明珠看来,即使在普通的岗位也可以孕育出富有想象力的创新技术,创新应该是员工的基因,企业的源流文化。格力的创新原则之一就是,只要敢于创新,项目投入没有上线,允许失败。

2015年,凭借“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格力再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对于企业而言,这是整体创新能力的标志。经过多年的积累,格力拥有了8000多名科研人员,建成一批实力强大的科研机构,创造出光伏直驱变频中央空调等国际领先成果。格力累计申请技术专利15600多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近5000项,仅2014年申请专利4100多项,平均每天11项专利问世。

实现技术自主是制造业强大的基础,但也只是第一步。依靠技术为依托,还需要更为扎实的市场理念以及国际化运作。在这些方面,格力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多年前,董明珠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代名词。“我不会去做代工,因为格力是技术创造型的企业,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对制造业的理解,中国需要深化;对于样本企业,也需认真对待。

技术推动绿色经济

创新的成果要惠及行业,惠及全社会是格力一直以来践行的发展观。空调的节能性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格力一直希望能够带领行业实现绿色经济。

格力的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健康节能产品的推出和再生资源产业链的建设,都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环保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旋律,家居零能耗这一人人向往的环保理念也已提出多年,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得以落实则殊为不易,而要做到普及应用更是难上加难。作为家居能耗大户——空调行业的领军者,格力利用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推出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并辅以全新开发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为家居零能耗走向千家万户辟出了新的道路。

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被鉴定为“全球首创、国际领先”,开创了中央空调的零能耗时代。之后格力再接再厉,推出了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完成了从大型商用到小型家用全系列光伏直驱变频中央空调的产品线布局。

格力光伏直驱变频中央空调的最大卖点也是最核心技术就是光伏直驱,采用独创的技术解决和设计方案,利用太阳能直接驱动空调,做到直发直用,省去了光伏逆变上网的逆变损耗及进空调的整流环节损耗,实现光伏与空调的无缝结合,大大提高了转换效率。其光伏能利用率高达99%,比常规光伏发电并网+空调系统用电模式提高6%至8%。同时,格力光伏空调还可省去单独配备并网逆变器的投资和场地安装费用,将投资增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最值得一提的是,格力在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的基础上独创了格力能源智慧管理系统,其通过发用电管理集中控制器对光伏空调系统进行能源的调度和控制,实现光伏空调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控制器包含光伏发电、机组耗电、电网供电等能源管理和空调机组集中控制功能,可以随着查看发电数据、机组耗电和市网供电情况,并可通过专用控制面板或是手机上的相应APP对空调进行方便智能的远程操控。而且,格力还可以根据系统收集到的各用电单元的耗电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用户量身定制最为合理的发用电方案。

此外,格力光伏直驱变频中央空调系统还可加装直流储能系统,将白天用不了的电直接储存起来供夜晚使用,或是在白天光伏发电不够时作为补充,而能源管理系统将会在光伏能、储能和市电三种能源中选择成本最低的来使用,从而更全面地保障家庭能源的自给自足,减小对公共电网的依赖。

中国智造的“格力式”软实力

“创新驱动是必须要坚持的方向,中国制造必须走上”中国智造“这条道路。”今年两会期间,董明珠面对媒体时对于中国制造指明了路径。

高瞻远瞩的企业掌舵人。能在人心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冷静睿智的头脑,能够看清企业真正的未来方向。他们高度重视创新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将技术和质量看成企业的生命。他们为中国智造竖起了一面旗帜。

引领消费,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生活的理念。格力生产的空调越来越趋于完美,几乎无对手可以与之较量。不仅仅因为格力掌握核心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格力的不断创新源于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信念。

6个研究院,8000多名科研人才。为了不断提高自主技术的创新能力,格力对技术研发不惜投入巨资,并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科研环境,这相较于国内有些企业花费上百亿元去买国外淘汰技术和品牌虚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有了这么强悍的科研实力,格力一定会将“电器”做到极致。

格力电器成为世界瞩目的“电器航母”,代表着中国智造的水平,成为中国智造的“名片”。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荒一直困扰着制造业。稳定的企业团队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格力人凭借执着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人才库,打造出一整套“选、育、用、留”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通道的激励体系,形成了企业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模式。“只有忠诚企业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话语高度浓缩了格力电器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在格力,不论资历,只要有想法,愿意实践,成长会很快。即使是一个毕业短短一年的新大学生,只要有能力也可以是研发项目的负责人。这种对新人能力的肯定,是一种信任,一种让新人充分发挥潜力的信任。得到上级肯定与信任的新员工,如同千里马遇到伯乐,带着他的团队,在研发项目这个大草原里策马奔腾。正如格力员工所说的“给我一个平台,我就必须努力。”

格力目前拥有近8000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9岁,其中“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员工1人,高级职称员工53人,中级职称员工403人,珠海市高层次人才45人,珠海市青年优秀人才186人。

为了实现“全员创新”,格力还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培养、全员激励。每年评选科技进步奖,重奖科技人才;并常年开展全员参与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每个员工都可以就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提出建议,被公司采用的可获得不同金额的奖励。这些合理化建议不一定完全“合理”,也不都是“很大”的创新,绝大部分都是“丁点”的改进,“比如发现一个螺钉没有太大作用可以取消,或者螺丝长了可以截短,都可以获得奖励”。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得每个员工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质量的意识融入心中,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股民天地网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中的文字和引用的数据、图表、图片等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等。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删除。
您还在为选股而苦恼吗? 请免费下载最新推出的《操盘软件富赢版V8》试用。《操盘软件富赢版V8》在原有软件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新功能,并内置选股方案,让选股更加容易。新增加个股短线操盘,中线操盘提示,让您安全获利。软件免费下载地址:
http://www.bjzq.com.cn/Soft/ShowSoft.asp?SoftID=15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了解更多惊喜功能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