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外界传言诺基亚重返智能手机市场,但据路透社报道,诺基亚否认了有关它计划恢复手机制造业务的媒体报道。结合当下手机业界的形式,诺基亚即使选择Android操作系统,诺基亚要在高度饱和的手机市场恐怕也难占有一席之地,或许诺基亚手机真的已经永远的成为了历史。
据钛媒体的报道,国外媒体报道称, 上周有传闻表示,诺基亚计划重启手机业务,这促使芬兰公司周日不得不做出辟谣动作。
看起来诺基亚还是十分看重这次谣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绝不加班的北欧人竟然在周日发出辟谣声明。诺基亚网站上的简短声明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计划生产或销售消费类手机。这些报道都是假的,包括错误地使用了诺基亚网络中国高官的名字。”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协议已经生效超过一年。但是这并没有平息诺基亚有一天会重返智能手机业务的声音。外媒Recode上周第一个言之凿凿的表示,诺基亚计划在明年重新进入消费类手机市场。该言论基于熟悉该公司计划的两名匿名人士。
声明
诺基亚重申目前没有任何生产或销售消费类手机的计划。
2015年4月26日
加州,桑尼维尔 – 诺基亚最近发现有新闻报道称该公司意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制造消费类手机。这些报道都是假的,包括错误地使用了诺基亚网络中国高官的名字。
诺基亚重申它目前没有计划制造或销售消费类手机。
不管诺基亚未来会不会重启手机业务,该公司目前与微软的协议都不允许其在2016年Q4之前使用诺基亚品牌在消费类手机。而且基于诺基亚以前的声明似乎将来更可能的做法是把“诺基亚”的手机品牌授权其他厂商进行合作。
诺基亚应该重进手机业?
来自IT时代网的评论称,看到此消息,其实心中有一些遗憾,如果诺基亚真的重新进军手机,其实实现二次崛起仍有希望。
表面看,市场似乎被苹果、三星、中兴、华为和小米等瓜分得差不多了,但这只是智能手机的存量行情,当消费电子的更新换代周期,从70后习惯的两三年被80后、90后任性地斩短为1年、半年时,谁还敢说增量市场的大门不会向芬兰人敞开(锤子、奇虎360、OPPO、魅族、一加和图灵手机等也做如是想).
更何况,全球还有那么多把对手机的初恋奉献给了诺基亚的早期用户,他们对过去存留下来的时尚、好用、坚固和稳定等美好体验的回忆,也可能转化为今天的购买力。此外,还有那么多欠发达市场的消费者还在使用古朴的诺基亚功能机。因此,诺基亚的招牌,在成色上,至少还是比那些成天琢磨着在市场上闹点动静的国产品牌强多了。
就现状而言,除开“果粉”形成有一个较为忠实的消费群体,其他品牌大都是机会主义者,赌对就赢,赌输就赔,此时的诺基亚不要相信所谓“粉丝文化”,然后去费劲巴拉地去圈一个自己的地盘。
显然,市场和品牌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还是两年前卖给微软时,困扰着芬兰公司董事会的世纪难题:用什么突围?
我觉得,在手机功能同质化的时代,诺基亚不妨借鉴欧系汽车的成功之道。
欧系轿车,未必在性能指标上强过美系和日系,但作为世界3大主流车系之一,丰满圆润简约大气稳重的外观,形成了欧系车的整体风格,征服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者。
所以,未来的诺基亚智能手机,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要去和中国品牌拼价格,不要去和苹果拼综合实力,不要去和三星比拼供应链,你就一定要在其他的单点上有所突破。比如说,在外观上击败苹果和索尼之外的“群丑”。
在结束手机业务之前,索尼一直被认为是在外观设计和制造工艺上仅次于苹果的最有实力的手机品牌,苦于呆板的日本人无视代工潮流,一定要在高人工成本的本国生产,使得空有精美外观和上乘质量的索尼手机,却被善打价格战的中国土狼击退。
因此,诺基亚既要借鉴索尼的成功经验,也要吸取索尼的失败教训。不要去追捧工匠精神,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激烈的竞争容不得你去对每款产品的各方面都精雕细琢、细节打磨,做到极致,因此,只需要树立起最能代表自己的一根长板,其他短板慢慢加以弥补。
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元璋为最终位居大宝确立的战略大计。在群雄四起的今天,诺基亚如果真要再造手机,学习朱元璋的帝王之术,灵光再现之时,市场之钥仍可属于芬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