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3 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674.14 万TEU,同比增加2.6%,累计同比增加7.3%;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9.21 亿吨,同比减少0.9%,累计同比增加2.2%。
事件评论
集箱:需求积蓄期后移,同比增速回落。从全局数据看,3 月2.6%的同比增速低于2 月的12.2%,也低于2014 年同期的6.7%,主要由于部分需求集中于春节前释放且今年过年较晚,因此3 月仍然处于节后需求积蓄期,同比增速远低于节前的出货高峰。与我们上月报告中的判断基本一致。
外贸港增速,宁波>上海>深圳。从分港口数据看,三大主要外贸港上海、深圳、宁波的集箱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6%、-5.7%、9.8%,都比前2个月的累计增速要低,除了需求尚未恢复以外,珠三角生产成本上升、产业转移的持续发生,应该是其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分区域来看,环渤海与长三角港口增速回落到1 月的低位水平,珠三角港口则出现了同比4.32%的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年前1、2 月份珠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过快,透支了3 月需求。
散货:大宗商品熊市抑制港口接卸量。2015 年3 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9.21 亿吨,同比减少0.9%,累计同比增加2.2%。3 月,除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5%以外,其余所有港口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煤炭装卸港同比增速显著下降,主要由于社会用电需求的低迷,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为61.38 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2.9%;矿石港口表现同比持平,主要由于钢、矿价格弱势并不断创出新低,影响了钢厂和贸易商对原材料的采购热情。
煤、矿吞吐继续受阻。分港口来看,主要煤炭装卸港秦皇岛港的吞吐量同比下降22.8%,主要原因是港口煤炭库存水平较高,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达到2422.6 万吨,加之3 月沿海地区气温陆续回升,居民用电负荷降低,工业企业开工率不高,整体用电需求疲软,而存煤可用天数较2014 年同期仍处于较高水平,煤炭供需极度不平衡;主要矿石装卸港青岛港和日照港与去年同期表现持平。分区域来看,长三角港口扭转2015 年以来的负增长趋势,今年首度实现了0.4%的正增长,环渤海与珠三角港口则分别出现了2.5%、3.3%的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