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12月以来,多个城市的地铁规划密集获批。
上海轨交新规划获批 机场联络线引关注
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的批复称,同意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19号线、20号线一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线、1号线西延伸线及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崇明线等9个项目,规划期为2018~2023年。
三期规划的线路总长度286.1公里。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2983.48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5%, 计1342.57亿元,由市、区政府两级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 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项目建成后,形成27条线路,1154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含市域铁路342公里)。
批复指出,本期建设项目要与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虹桥火车站、铁路上海南站、上海东站等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做好规划衔接。统筹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规划布局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提升旅客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
其中,上海机场联络线备受关注。线路自虹桥枢纽至上海东站,线路长68.6公里,设站9座,投资480.5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在10月28日举行的第30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在考虑规划建设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之间的快速交通连接线。这有利于提升两个机场的枢纽功能和服务能力,不仅方便机场间旅客中转,而且方便沿线市民的出行,也有利于更好发挥两个机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功能。
另一方面,市域铁路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比例。本期规划就包括了机场联络线、嘉闵线、 崇明线3条市域铁路。展望未来,到2035年线网总长度约2200公里,其中地铁线1043公里,市域铁路1157公里。
市域(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中心城区到远郊区的交通需求,速度比一般地铁要快。比如本次获批的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研究采用8辆编组CRHF型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是一般地铁速度的两倍。
随着人口向一、二线大城市集聚,中心城区的部分非核心功能正进一步加速向远郊区疏解,城市发展需要在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之间实现合理的布局。发展市域铁路正是顺应了目前的城市发展需要。一、二线中心大城市的发展,市域铁路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发展空间。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苏南的太仓等地,也在积极筹划推进到上海的市域铁路建设工作。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大城市市域铁路的发展,让远郊区与市中心的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让远郊区变成了人们可以常住的区域。由于外围土地多、房价便宜、环境好,便捷的轨道交通将吸引更多人口转移过来。人口、产业往外扩散,可以减轻中心城区交通、环境、房价压力,使大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到优化。
一二线大城市轨交发展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