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们已经成功地发行了几十只民营企业债券,金额达到几百亿。11月份以来民企发债恢复了正常。债务融资工具提高了民企的信用,缓解了市场对民企违约的焦虑。”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长安讲坛上提到。
作为纾困民企融资难题的“三支箭”之一——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从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提出之后,迅速落地开花,不仅是在银行间市场,近期上交所、深交所也相继落地了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各地投资者反应积极。不过,关于如何控制风险,如何做到市场化运作,仍是不少市场人士心中存有的疑问。
易纲在上述讲座中详细介绍了这一工具创立的来龙去脉,并对市场的一些疑虑作出回应。
给信用“上保险”
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央行通过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和担保增信等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央行在此前的吹风会上强调,这一工具将完全基于市场化方式去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这是给信用上一个保险,是信用保险的互换。”易纲解释称。
央行此前表示,在运作上,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初期选择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同时,央行也在研究选择其他专业机构参与这个计划,也会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信用增进公司等商业机构,基于商业原则开展类似的业务。
不过,在2008年雷曼危机中,AIG(美国国际集团)保险公司就是因为接了太多的CDS(信用违约互换)发生了问题,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进行了救助。因此,金融市场上很多人对CDS谈虎色变,担心太多的CDS会不会导致新的危机。
“就我们创造的这个工具而言,首先运作的公司是非常可靠的,同时整个支持工具的设计是完全市场化的,而且是跟商业银行、券商等主承销商一起来做这个保险。债券的购买者可以选择买这个保险,也可以选择不买,但买了后这个债就是没信用风险的,这就有利于债券的顺利发行。”易纲表示。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问题,信用缓释工具能发出去,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要信这个运作保险的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面的中债信用增进公司,背后有人民银行的支持;同时它可以联合主承销商、商业银行和券商一起发起保险,此外,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最了解,也积极参与了这个过程。”易纲称。
由人民银行来支持,那么保险就不会像AIG似的遇到危机后兑付不了,因此这个保险是100%兑付的。但是整个过程都是市场化发行的,是联合主承销商一起发的。易纲举例称,假如说发行一个10亿元规模的债,可能5亿是有保险的,5亿是没保险的。那么在这有保险的5亿中,增信公司可能保了1~2个亿,主承销商保了1~2个亿,还有其他机构。
“也就是说,人民银行在创设的这个工具中是起‘药引子’的作用,引导市场机构也参与进来,等市场恢复了,我们就慢慢退出了。这个机制是有期限的,到期后我们会自动退出,不和市场竞争,只有大家都不愿意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做这件事。”易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