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对库存股的监管十分严格,目前主要有美国为代表的“原则允许、限制例外”和德国为代表“原则禁止、允许例外”两种立法模式。
股份回购制度修改推进的速度超乎市场预期。9月7日,证监会首次表态,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修法建议,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仅一个多月后,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也开启了股份回购制度的库存股时代。
政策火速通过并实施的背后是监管层希望利用修改股份回购这一重要基础制度的契机引导更多上市公司增量资金进入市场,一方面维护公司整体价值及广大中小投资者股东权益,另一方面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资金入场筑底
回顾今年的A股市场,在政策调整之前,股份回购已经形成了阶段性的小高潮,但是碍于适用情形的局限,多数以回购为目的上市公司资金被拒之市场之外。
截至证监会首次表态要修改股份回购规则时(即9月6日),2018年沪深两市已经先后有478家上市公司合计完成了642笔回购,已回购金额达到了236.1亿元,回购股票数量33.25亿股。
这一规模已经超越了2017年全年,据统计2017年全年共有38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次数564次,累计回购规模91.96亿元,回购股票数量19.89亿股。
10月26日,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与海外市场相比总金额并不算多,只是和历史相比有很大增长。A股公司回购的目的多是维护股价,时机往往选择在股价暴跌或者股权质押有爆仓风险的时候。实际上,当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低于股票价值,或者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却有充足的现金流时,股份回购才是最佳选择。”
如今,回购制度修订完成,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将拓宽,更多的上市公司增量资金等待入场。
根据兴业证券的研究显示,若以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回购,或将贡献超3万亿的潜在资金。
兴业证券指出,A股上市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占资产比重平均值达15%,远高于美股上市公司的5.8%。政策松绑之后,鼓励现金较多的公司主动回购,可形成持续回购的可行路径。截至2018年中报,全部A股现金及等价物总额达26.15万亿。
“假设现金持有占比超过8%的公司将超出部分用于回购,共有2212家上市公司可进行回购,总金额达3.49万亿。若现金占比高的公司进行回购,3.49万亿的回购金额对于46万亿总市值的A股提振效应明显。”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表示。
与此同时,政策修改后,市场认为这将有利于上市公司资金形成常态化的回购行为,从而也为市场逐渐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