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渠道独家获悉,某银行目前已全面暂停包括资本金融资和项目贷款在内的所有PPP融资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暂停期或延续至今年3月。
截至发稿,该银行尚未对此消息进行官方回应,也并未有官方文件下达。2018年1月4日,某农业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政策尚不明朗,因PPP有多种业务类型,具体影响暂不确定。
中国银行对PPP态度也明显收紧。中行华北某省二级分行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根据省行传达的精神,暂停新项目审批,等3月份PPP项目审查完再重启。中行华南某省分行业务人士则表示,没有接到相关通知,欢迎真正风险可控、地方政府实力强的优质PPP项目。
四大行中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对PPP项目并未叫停,但态度转为谨慎。
某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与银行合作的PPP项目依然较多,银行也在积极地看项目,但在3月整改期结束前会相对谨慎。
除四大行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某社会资本方处获悉,2017年11月起,银行对PPP项目态度已经逐渐转为谨慎。
交通银行、恒丰银行、广州农商行等银行可能已暂停新业务申报;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对此类业务操作难度较大,除非具备价格优势;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则表示暂未有新的指导意见,但建议尽快申报项目。不过这个消息还未获得银行一一证实。
在银行态度转变之前,2014年以来PPP项目的快速落地推广,截至2017前三季度,累计入库PPP项目达17.8万亿,落地4.1万亿。
庞大的现存体量下还有源源不断的需求,在这种旺盛需求背景下,银行为何对PPP收紧大门?
92号文与金融监管双冲击
2018年1月4日,某大行地方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尤其在地方,很多PPP项目严重变味儿了。打着PPP旗号做地方虚假融资,“萝卜坑”招拍挂等违规项目屡见不鲜,此时刹车排查风险是必要的。
2018年1月4日,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部出台的92号文里面对银行冲击最大的一点就是不合规的PPP项目将会出库。
他指出,“92号文里面最具威慑力的事情是让银行知道曾经入库的项目以后可以出库(只有列入PPP项目库,才能合理合规的使用财政支出,以保证兑付本金和收益,如果出库将不受相关条款保护)。”银行此前投的大量项目都依赖政府信用进行刚性兑付,如果3月份项目审查后投放的项目出库了,银行资金将出现风险。所以银行暂停新项目审批,主要是观望哪些项目是合规的,然后再考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