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消费升级方面,黄维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迈入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正呈现出旺盛的势头和活力。消费形态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转变,从低价产品向品质产品升级,众多机遇应运而生,对于相关上市公司而言,将蕴藏突出的业绩增长潜力和投资机会。黄维表示,优化竞争环境的政策方面,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有体现。
他分析说,中国消费总量仍在不断扩大,对比日本人均GDP与消费支出的历史关系,中国的人均GDP目前为8030美元,非常接近当时日本消费总量提升的转折点。从2012年和2015年消费需求的变化来看,中国食品和服装需求占比下降,对于文化休闲娱乐以及个人护理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25-34岁的人口占比稳步提升,这一阶段的人大部分属于白领消费人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提升较快,医疗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未来,受益于全面二胎政策,24岁以下人口占比有望得到提升,“95后”、“00后” 的消费需求需要被不断重视。
据他分析,当前消费升级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需求层次上升,文化休闲娱乐消费需求增加;第二是消费品牌品质化,包括名优白酒集中度提升,中高端、差异化调味品的兴起,同时小家电也在兴起。从公司角度来看,多家企业推出高端产品;第三是出现了不少新兴消费业态,如盒马生鲜和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等。
制造升级方面,黄维分析称,制造业在我国存在巨大的机遇,体现为三个维度:巨大的国产替代市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凸显的工程师红利。
以光伏产业为例,黄维认为,经过惨烈的洗牌后,光伏产业已然由国内企业主导——国内具备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另外产业链完整,龙头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随着平价上网的临近,未来新一轮的成长周期或会来临。而工程师红利则在更多领域有所体现,如信息产业,我们的软件工程师成本依然显著低于海外发达国家,因而互联网、通信和电子信息产业均有不少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他举例说,5G产业将在未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的通讯产业链将充分受益于这波浪潮。
“确定性”更受追捧
2017年A股市场有两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结构严重分化,优质资产备受青睐,以大为美:沪深300及上证50的年内涨幅均超20%,但大部分个股面临亏损——跑赢上证综指的个股只有17.5%,而负收益的占比高达76.3%。同时,公司股价涨幅与其市值严格正相关,2000亿元以上市值的公司平均涨幅超过30%,而50亿元以下市值的公司平均跌幅接近20%。第二个特征是机构明显战胜散户。在这样一个没有普遍赚钱效应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反而获得了可观的回报,86%的股票型基金取得正收益。
回顾2017年全年,虽然A股市场的逻辑主线十分鲜明,但事实上,在2017年年初时,还有一批投资者,包括基金经理都十分迷茫,当时市场的主线并不明朗。黄维告诉记者,他在2017年1月时,便断定该年度的风格会发生非常大的转折,龙头有望出现溢价。只有满足估值和业绩双条件的标的,才有可能穿越市场突围而出。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黄维便将配置主线主要聚焦在成长性好以及盈利确定的主线,如信息文娱消费、白酒、家电和汽车及零部件等板块。据数据统计,黄维所管理的平安大华睿享文娱基金,2017年的收益率为24.01%,在1300多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前十分之一。
实际上,市场在2017年1月份调整之后走出了反弹走势,从结构上看,以白酒、家电等消费板块最为显著,而且龙头企业涨幅要整体好于板块中的其他公司。当时“企业盈利成为行情的主要驱动力。另外,成长的确定性越来越重要。市场追求确定性,因此越发聚焦在行业龙头上,这带来了龙头的估值溢价。”黄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