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不再局限于过剩产能、非核心功能从首都向外转移、疏解,而是在更大尺度上进行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布局,内蒙古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牧业、旅游等领域进行对接。
新华社记者于嘉 勿日汗
呼和浩特(CNFIN.COM / XINHUA08.COM)--作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不再局限于过剩产能、非核心功能从首都向外转移、疏解,而是在更大尺度上进行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布局,内蒙古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牧业、旅游等领域进行对接。毗邻京津冀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协作和辐射带动区做了诸多准备,但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输送通道、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方面,与京津冀地区的互联互通仍有一些不足,须引起重视。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对接具有互补性
毗邻京津冀的内蒙古部分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产业转移对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发展成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协作区。
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对接协作方面,内蒙古地广人稀、生态环境容量大、节能减排压力相对小,可以承接京津地区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外移的企业和项目,适合发展“总部经济”“共建园区”“非地经济”等。
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领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鸡蛋、太仆寺旗的马铃薯、锡林郭勒草原牛羊肉等特色农畜产品目前在京津冀地区已形成很好的市场,而这些地区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能源资源领域,内蒙古丰富的煤炭储量和富集的风能、太阳能资源,都能在当地转化成电能输往京津冀地区,为京津冀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能源保障。
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北京的北部生态屏障,直接影响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自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如今,多伦县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上升到34%,肆虐北京的沙尘暴也少了许多。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加强
专家认为,乌兰察布、赤峰及锡林郭勒部分地区的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和人员互通往来。
乌兰察布是我国向蒙古国、俄罗斯进行陆路运输的重要结点,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至蒙古国公路和铁路是京津冀地区向北开放、连接欧亚国际经济板块的最便捷陆路通道,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是前往二连浩特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目前内蒙古全境仍无真正意义上的高铁,集宁到北京360多公里,最快的火车也要5小时,这给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带来不便。希望加快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张家口至北京城际铁路的建设。这一线路如果开通,乘火车从集宁到北京只需1个多小时,服务于首都的各类要素优势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锡林郭勒盟有着较好的草原旅游资源,尤其是与河北毗邻的多伦县、正蓝旗和太仆寺旗,以其独特的草原风光和民族文化吸引众多京津游客消夏、避暑,与京津地区形成了天然而紧密的联系。多伦县与河北围场、沽源交界,距北京300公里,除了草原旅游,当地及附近的正蓝旗、太仆寺旗还具备发展冬季奥运项目的硬件基础。但这几个旗县没有一条前往北京的铁路,可加快相关的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并适当考虑通用机场的增设和布局。
赤峰市处于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带,其境内既有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草原游牧系统,又有中华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当地自然和人文旅游休闲项目吸引京津游客,其杂粮杂豆等农副产品也长期供应京津地区。2年前,赤峰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开通,京津地区的自驾游客数量猛增,但赤峰到北京仍无高铁,普通客车需8小时以上进京,车票时常供不应求,建议加快赤峰连接京沈客专快速铁路工程建设进度,更好地为当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做支撑。
——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跟上
内蒙古作为产煤大区和风资源富集区,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能源保障,部分煤化工产品又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天然气等能源。然而目前内蒙古电力外送、燃气输出等能源通道建设滞后,导致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没有充分释放,互补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乌兰察布对“西电东送”工程,尤其是保障京津冀地区的电力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电源点相对缺乏和外送通道不畅成为当地服务京津冀的最大障碍。此外,当地虽然风资源丰富,但因难以并网发电,弃风限电率高达20%以上。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在当地适当增加电源点布局,协助当地提高风电在蒙西电网或华北电网的并网率。
锡林郭勒盟风资源比较丰富,可为京津冀地区提供风电这一清洁能源,但并网困难造成弃风限电现象严重。据了解,当地约有70%的风电机组投产,只能向风电并网几乎达到饱和的蒙西电网输送,基层干部希望当地及邻近旗县可以拓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并网线路,合理布局电源点,以缓解目前清洁电力的弃用、低效状况,让更多清洁能源“搭车出区”。此外,赤峰已将供电重点转到了京津冀地区,输电通道也亟待建设。
——公共服务交流互通需完善
乌兰察布、赤峰和锡林郭勒部分地区要承接京津地区过剩产能、高能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较差。基层干部呼吁,应进一步提高与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领域的交流、共享水平,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好服务和支撑。
一是进一步提升科技交流、教育培训。为了承接京津冀地区部分产业的转移,内蒙古需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而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建议京津冀地区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在内蒙古设立专家工作站或技术成果创新发展基地,或加大针对职业教育的帮扶力度,为推进项目对接和实施做好人才保障。目前,每年内蒙古大量的马铃薯、冷凉蔬菜销往京津地区,但当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水平较低,还需向京津地区学习更先进的育种、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
二是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依然缺医少药,希望更多的京津冀专家能到内蒙古指导、出诊,对于疑难手术也可采用远程信息系统进行指导。在医疗人才培养方面,希望更多京津冀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本地的职业院校,或在内蒙古设立分支机构,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从业者。
三是强化社会管理与企业管理人才交流、培训。内蒙古部分干部思想保守、工作方式落后、创新管理意识不强,不少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京津地区应继续加强与内蒙古的干部挂职锻炼、异地交流工作,使他们开拓视野、转变思路、掌握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要重视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交流、培训,让当地企业更有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