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彭博社报道,尽管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超出了诸多分析师的预期,中国的总债务水平依然在以一个更快的速度增长。
根据彭博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企业和家庭的未偿还贷款占GDP的比例为207%,远远超过2008年的125%,创新高。
去杠杆的同时债务规模持续上升
很显然中国已经背负上了高额负债压力,近期为了努力降低实际利率刺激经济,央行还在不断地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以努力降低实际利率并刺激经济。这意味着,中国正面临着摆脱影子银行和保持宽松政策提振经济的两难局面。
然而,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中国降息降准的政策也推迟了其在减少债务规模上所作出的努力,彭博社认为这为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构成了风险。随着GDP增速的放缓,中国的不良贷款在第一季度却已达到了1400亿元(230亿美元)。
显然,中国在试图去杠杆的同时,却又在重新加杠杆。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央行为解决当地政府巨额债务问题,推出数万亿元再融资计划。而央行其中的深意主要为了让商业银行利用地方政府高息、短期的债务作为抵押,向央行借取低息、长期贷款。以此通过削减数千亿债务成本来帮助当地政府去杠杆。作为债务置换的一部分,首批1万亿元置换指标已经被分解到地方,其后为了填补预算赤字又新增了6000亿元的指标,财政部的债务置换额度今年达到了3万亿,同比翻两番。因此,在中国去杠杆和加杠杆正在同时进行。
一位伦敦研究机构TrustedSources的中国经济学家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今政府正在试图减缓借贷的步伐,但是却没有达到去杠杆化。债务占GDP的比例还将持续上升。”
巨额债务拖累中国经济
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借贷狂潮,并从此开始走上了辛苦的清债之路。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Management)新兴市场主管Ruchir Sharma表示,不断增加的债务将继续拖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第二季度中国经济较去年同期增长7%,与第一季度的增长率相同,超出经济学家之前所预期的6.8%。另外,6月份,企业和家庭借贷较去年同期增长12%。然而,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剔除水分之后真实的GDP增速在5%-6%左右。他指出宏观与微观数据出现持续的明显背离,在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1%的背景下,三产业增加值逆势高增长8.4%存疑,因此统计时很可能采取了残差倒推法。
在第二季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多位券商分析师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再加上最近股市的强烈震荡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越来越明显,中国宽松政策仍有望加码,政府还需要不断推进经济改革和开放以进一步释放活力。
美国宏观投资机构R-Squared Macro Management的执行总监 Emma Dinsmore认为,中国政府短期内将以稳定经济增长为优先事项。她还补充道,由于很多借贷是由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实行的,因此,政府可以控制违约速度,避免金融危机。
Dinsmore还说道:“在过去几个月里,政府已经摆脱了大部分对政府干预的道德风险的担忧。只要中国政府保持信心,与高负债相关的负面拖累也将有所减弱。(综合自环球老虎财经)